東北網9月19日訊(記者 劉星馳 周秘)『愛心橕起喇叭情,百姓有求必能應,尋人尋物及時雨,豐功深得百姓心。』這是安達市萬寶山鎮村乾部張心龍寫給新農村大喇叭的順口溜。目前,大喇叭已經無償為村民播報尋人尋物啟事30多次,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尋人尋物神器』。


據了解,2018年8月,安達市14個鄉鎮757個自然屯布點520組大喇叭。新農村大喇叭工程以『黨管,民用』為宗旨,以『政府引導、專家指導、市場運作、農民受益』為運行機制,依托農村大喇叭傳播方式,運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以『互聯網+農業信息服務』為主體內容,采用『IP+大喇叭』雲廣播技術。
『大喇叭每天早、中、晚三次廣播,每次30分鍾。節目播出的每個時段都是村民勞作相對清閑的黃金時段,並實現了『分時、分區、分類』精准化、差異化服務,具有及時性、灌輸性、靈活性、廣眾性的特點和優勢。開設《安達新聞》《農業科技之聲》《百姓身邊事》《相互轉告》《天氣預報》《喇叭有約》《雲廣誦讀》《科普在身邊》等節目板塊,內容包括科技農業技術傳播、脫貧攻堅政策解讀、醫保民政等政策宣傳,法律常識等。安達市委宣傳部文明辦還在新農村大喇叭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播報》節目。』安達市新農村大喇叭采編部負責人於靜告訴記者。
安達市2018年以來在市鄉村及街道社區共建立了210個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點,並將其與黨的建設、脫貧攻堅和社會綜合治理緊密結合,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魂』,整合網絡平臺、鄉村大喇叭、志願者服務隊等多渠道資源,形成了『一平臺、多網格、全域化』的文明實踐新模式。通過有特色、有溫度、暖民心、接地氣的服務措施和活動項目,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了解到黨的理論政策,學習到科普健康知識,感受到新時代文明新風,享受到便民利民的貼心服務。真正把大主題做成小切口,極大地提昇了文明實踐活動的參與率和滿意度,打通了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