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豐收節]富錦:為黑龍江省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貢獻力量
2020-09-19 18:44: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劉嘉 安澤 劉楠 霍梟涵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9月19日訊(記者 劉嘉 安澤 劉楠 霍梟涵)作為2020年黑龍江省農民豐收節的主會場,富錦有著農業生產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是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全國農業標准化示范縣、全國生態農業示范縣、國家農業機械化示范區。2019年糧食總產61.6億斤,連續四年居全省第一位,糧食調出量92%,為國家糧食安全、為『中國飯碗』裝滿『中國糧食』做了突出貢獻。

大錦農。

富錦市萬畝水稻公園。

富錦象嶼金谷倉儲。

錦繡大地。

  農業生產科技化

  富錦市擁有市鎮村三級農技服務體系,現有農技人員239人、科技示范戶900戶、『互聯網+』高標准示范基地34個,實現科技人員、示范基地、信息服務有機統一,有效解決了技術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裡問題,農業科技貢獻率71%、標准化覆蓋率86%、優良品種普及率100%,讓農民敢種地、會種地、種好地。

  基礎建設標准化

  富錦市防排蓄灌體系初具規模,滯洪區和澇區工程控制面積2000餘平方公裡,建成幸福、紅旗、紅衛三大灌區,加上正在建設的錦西灌區,全部達效後,江水灌溉面積超過154萬畝。建成高標准農田130萬畝;糧食有效倉容2312萬噸,日烘乾能力7.8萬噸,可滿足150公裡半徑糧食倉儲需求。

  土地經營規模化

  富錦市擁有合作社546家、家庭農場710家、千畝以上種植大戶207戶,帶動土地流轉289萬畝、規模經營420萬畝,分別佔市屬570萬畝總耕地面積的50.7%和73.68%,為節本增效、農民增收奠定堅實基礎。

  栽培管理機械化

  富錦市購置拖拉機3.6萬臺、農機具4.8萬臺套、聯合收割機5221臺、插秧機1.71萬臺,建成農機合作社45個,農機總動力141萬千瓦時,田間綜合機械化率98.65%。正常條件下,8天完成水田插秧,7天完成旱田播種,12天完成收獲。

  氣象服務智能化

  兩部國家天氣雷達覆蓋富錦全境,氣象觀測站全要素、全時域、全自動觀測,實時開展天氣預警、人工影響天氣等服務;高空觀測接入『風雲四號』衛星圖像,建成國家級水稻野外觀測試驗站,初步形成空天地一體化氣象監測網絡。

  產品加工產業化

  按照『兩頭兩尾』發展思路,依托經開區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精深加工業,2019年,富錦市成功申報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先後引進引進象嶼生化、諾潽生物、福慧豆業、金正油脂等34家優質糧油精深加工企業,全部達產後可消化全市90%的水稻和全部的玉米、大豆,富錦市正在由『糧都』向『食都』轉變。

責任編輯:姜繼周

【專題】2020年黑龍江省農民豐收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