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9月21日訊 為加強我省科研誠信體系建設,營造誠實守信的科研環境,近日,省科技廳制定印發了《黑龍江省科技計劃項目科研誠信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釋放出我省加強科研誠信體系建設的哪些信號?近日,記者就此采訪了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
管理涵蓋各類責任主體
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辦法》指的科研誠信行為是項目管理過程中的科研履約行為和科研失信行為。我省不僅引導科技工作者進一步強化『紅線』意識和『底線』意識,加強對自我的行為約束,同時堅決杜絕評審活動中弄虛作假、搞『人情評審』。
《辦法》適用於省級財政資金資助的各類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項目及其他行權事項管理過程中涉及的各類責任主體的科研誠信行為管理。這裡的『各類責任主體』,不僅包括項目申報人、項目申報(承擔)單位、參加單位,還包括評審評估專家、項目推薦單位(機構)、中介服務機構等。在項目評審、驗收及績效評價等環節,相關責任主體均須簽署誠信承諾書。
『紅黃黑』名單堅持獎懲並舉
『對守信者進行激勵,對失信者進行懲戒。』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科研誠信管理工作遵循依法依規、審慎認定、客觀公正、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獎懲並舉、鼓勵修復的原則。既充分信任、松綁減負,引導科研人員潛心研究、追求卓越;又堅守底線、加強督促,著力構建風清氣正的科研生態。
《辦法》規定,采取『紅黃黑』名單制。對科研履約情況考核優秀的相關責任主體列入『紅名單』;對存在特別嚴重科研失信行為的相關責任主體列入『黑名單』;對存在科研失信行為但情節不是特別嚴重,未造成重大影響的相關責任主體列入『黃名單』。
對科研失信『零容忍』
根據《辦法》規定,經調查認定存在科研失信行為的,視情節輕重與處理結果擬定科研失信行為級別,設定1~4級。4級失信行為是情節特別嚴重的,將取消5年以上直至永久取消其申報(承擔)財政資金支持項目資格及其他資格,列入『黑名單』,納入誠信系統,按有關規定進行聯合懲戒。這充分體現了我省對科研失信行為的『零容忍』態度。
『零容忍』不代表『一棒子打死』。據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辦法》中提出,建立科研失信修復制度。被列入『黃名單』『黑名單』的責任主體糾正其失信行為且消除不良影響後,由所在單位或推薦單位提出修復申請,報省科技廳進行審議,根據審議結果可從『黃名單』和『黑名單』中移出。
根據《辦法》,我省還將加強『紅黃黑』名單信息檔案管理;建立科研失信行為舉報制度,公布舉報方式;通過多種方式加強科研誠信宣傳教育與培訓,營造科研誠實守信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