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出部署,為我國未來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新發展格局意味著國內市場擴容擴量,包括需求端的消費刺激和供給端的高品質輸出,以及國內各區域之間生產、分配、流通、消費之間堵點的打通,形成全面大循環。對此,我省要把握機遇,發揮既有優勢,參與雙循環新格局構建,在未來巨大的市場空間中佔據盡量多的份額,帶動龍江經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發揮綠色農產品優勢,滿足國內大循環高端需求。消費刺激手段之一就是增加居民收入,在收入增加以後,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必然提高。經過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人們對生命健康倍加重視,綠色農產品正是滿足健康需求的高端產品,而我省綠色農產品在國內具有巨大優勢,要持續加大開發力度。一是制定高標准指標體系。避免認知不統一帶來的標准不統一,加強『三品一標』的認證和管理。指標要做到精細,執行要做到嚴格,真正實現產品以高質量亮相市場。二是注重農產品精深加工。打破原材料單一供給局面,延長產業鏈,借助區域資源優勢,發展農業加工產業集群,形成規模效應。三是保護寒地黑土,確保糧食優產基本條件。要加大黑土保護新技術的研發投入,包括生物肥料、深度施肥技術、低溫快速腐熟技術等,並付諸推廣實踐;還要增加黑土保護補貼投入,在秸稈還田、機械購置補貼上加大支持力度。
發揮生態宜居優勢,打造高質量康養產業基地。隨著老齡化社會到來以及國內大循環的政策激勵,康養產業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我省一定要充分利用獨特的氣候、森林、遼闊土地等優勢,培植行業龍頭,打造康養產業基地,形成增長極效應。一是發揮『綠色』優勢,打好生態環境牌。我省生態環境好,一些地域生態指標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有利於老年人頤養天年,一些慢性病需要這樣的優質環境。我省冬季雖然寒冷,但供暖好,優於南方地區的濕寒環境,並且也符合夏病冬治病例的季節要求。二是發揮產業鏈優勢,打好原材料產地牌。我省是醫藥大省,不僅有西醫藥品,還有適宜中醫藥材的生長環境,結合我省正在推進的《黑龍江省中醫藥產業規劃》,可將康養產業跟醫藥產業緊密結合起來。康養機構運營中需要大量的醫藥產品,利用原產地優勢,成本更低,效用更佳。三是發揮科技優勢,打好智能服務牌。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研發潛能巨大,已經研發的康復醫療機器人品種多樣,不僅有定型產品,還可以個性化定制,直接進行科技產品市場轉化,使康養產業增添『智能+』硬核羽翼。
發揮科研潛力優勢,對接國內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新情況。國內大循環是對過去『兩頭在外』模式所帶來弊端的有效化解,尤其是面對『卡脖子』技術問題,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是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我省要積極迎接這一轉變,在現有國內領先的核心技術研發、應用方面發揮體制機制優勢,實現核心科技新突破。一是激發科研部門潛力。我省現有高校81所,獨立研究院所兩百餘家,還有如哈工大這樣的寶貝級名校,科研潛力巨大,因此一定要激發其潛力,釋放創新能量,加大科研項目投入和創新人纔投入,多樣化薪酬分配模式,靈活開發創新路徑。二是激發軍民融合潛力。我省是國防科技工業重要省份,軍工產品具有天然的高科技屬性,軍用設備追求領先效應,最先進的技術往往產生或者首先應用於軍工領域,是技術進步的領頭羊,在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推動下,要積極利用好軍工科技的溢出效應,找准新技術在民用領域應用的契合點,促進成果產業化開發。
發揮對俄邊境優勢,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近五年,我省對俄合作已經從相鄰地區合作延伸到俄羅斯中部地區和歐洲地區。這一優勢要進一步發揮,加強合作,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一是建設對俄跨境合作平臺。在中俄相鄰市地搭建跨境合作平臺,實現技術、金融、產業融合發展。二是充分利用好自由貿易試驗區。在試驗區內大膽創新制度,勇於開拓政策思路,借鑒先進自貿區經驗,加強對俄貿易往來。三是提昇對俄農業投資合作。我省是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的農業大省,對俄農業合作成果也不錯,但目前在實際運行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因此要探索對俄農業投資合作新方式,如股份合作式,改變中方在俄開發僅為獨立經營的模式,將資本、勞動力折算為股份,實現共贏,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圍。另外,改變對俄農業投資合作以開發荒地為主的單一形式,加強農產品加工方面的合作,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作者單位: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黑龍江省行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