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搜 索
黑河市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取得豐碩成果
2020-09-22 16:10:01 來源:東北網-黑河日報  作者:劉增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9月22日訊 金秋時節,沃野生金。近年來,市委市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對我省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帶領全市上下全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標對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強化政策舉措,狠抓工作落實,集中力量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短板兩大重點任務,全力建設農業強市,持續抓好農業穩產保供和農民增收,不斷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實現了全市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形勢喜人農業豐產豐收在望

  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災害性天氣影響,按照增面積、提標准、擴規模、抓綠色、增效益的總思路,采取網上指導、網絡訂購生產物資等超常規措施,突出特色主栽作物規模化生產、專品種種植,推廣標准化種植技術,高標准推進備春耕生產和農作物田間管理。實施耕地輪作試點,推廣農業『三減』技術,落實減災增產措施,農業生產水平不斷提昇。全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971萬畝,比上年增加31萬畝。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今年農業豐產豐收在望。去年以來,我市全面落實非洲豬瘟防控責任和各項防控措施,實現零疫情,為全力持續恢復生豬生產提供保障。各地也積極出臺生豬生產扶持政策,以穩定能繁母豬存欄強基礎,以提高仔豬存活率和擴增量保存欄,以強化科學養殖管理提高出欄率,目前全市生豬存欄完成96.7%;生豬出欄完成71.1%;能繁母豬存欄完成116.3%,年末完成省下達生產任務已成定局。

  壯大龍頭企業提昇精深加工能力

  我市積極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加快北安象嶼金谷、嫩江四合大豆等支橕性加工企業發展,引導豐禾、樺林等新型經營主體自建加工企業,推進黑龍江天嶼生物科技、嫩江新焙食品加工、黑龍江省(孫吳)雲之潤生物科技、黑河亮亮米業等新建、擴建企業開工生產,促進農產品加工能力不斷提昇。全市農產品初、深加工企業、合作社達到164家,其中,農業產業化縣級以上龍頭企業達到37家。今年截至8月末,加工量為112.4萬噸。加快新產品研發生產,組織各縣(市、區)與省農科院在科技支橕我市綠色農業發展方面進行合作,在綠色大豆加工等方面簽訂了項目合同書。近幾年,加工生產出玉米淀粉、大豆冰淇淋粉、大豆蛋白、強筋面粉等14個產業大類,近百個產品。我市還深入開展產業興村強縣示范行動,近幾年,擇優遴選出愛輝區璦琿鎮、五大連池市新發鎮和北安市趙光鎮申報農業產業強鎮項目,爭取到項目資金0.3億元,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重點發展黑河市日輝草莓基地、孫吳縣東罡旅游度假村等田園綜合體,全市休閑農業經營主體達到56個,年營業收入達到1520萬元。

  農產品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依托黑河綠色有機功能性物產優勢和特色品牌優勢,我市於2019年正式發布推介打造黑河『極境寒養』綠色有機功能性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在中山、成都等地合作建立9家以銷售『極境寒養』品牌產品為主的旗艦店。成立了黑河市綠色農業產業協會,有正式會員企業480家,授權使用雙品牌的企業78家,涉及140餘款產品,建設了80個種植養殖加工基地。『極境寒養』品牌發布一年來,帶動全市大豆等農產品銷售價格每斤提昇5分錢到1毛錢,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提高了5個百分點,為黑河優質農產品產業鏈、價值鏈延伸,為農民種植收入不斷提昇奠定堅實基礎。我市還大力推進品牌強農行動,組織動員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開展綠色有機食品認證和地理標志注冊。目前,我市綠色有機認證標識達到309個,認證面積617萬畝。注冊了『黑河大豆』『嫩江大豆』『孫吳大果沙棘』『五大連池鰱魚』『孫吳漢麻』等地理標志。培育出北安華昇蔬菜、嫩江辰鷹乳業、愛輝山珍、遜克北緯49度、孫吳長樂山沙棘飲品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特色地方農產品品牌。

  農村居民收入持續增長

  我市積極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增加經營性收入,鼓勵富餘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引導大力發展休閑旅游觀光農業,全面落實國家惠農政策增加轉移性收入,探索資產入股等方式增加財產性收入,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農民持續增收致富能力不斷增強。全面完成土地確權和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組建,各地積極采取租賃、入股、合作等市場化方式,積極開展『清化收』工作,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已基本上消除了經濟『空殼村』,農村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2019年,我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6734元,在全省處於第6位,增幅全省第1位。2016年至2019年,我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純收入平均年遞增8.9%。今年,我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可達18258元。

  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近年來,我市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緊扣『兩不愁、三保障』『三通三有』目標,對標『六個精准』和『五個一批』要求,挖『窮根』開『良方』,集中力量打攻堅戰、殲滅戰。構建了市縣抓落實責任體系,從全市各級各部門抽調381名乾部組建127支駐村工作隊與127個貧困村進行了對接幫扶,實現貧困村派駐全覆蓋。選派4709名幫扶乾部對接所有貧困戶,動員各級幫扶單位、企業、團體和社會組織參與到脫貧攻堅中來,聚焦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和穩定增收等短板弱項,實現貧困人口生活水平全面提昇、每戶貧困戶都有穩定的增收渠道,我市已在2019年提前一年穩固完成131個貧困村、15372戶、26872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脫貧任務,今年順利完成脫貧攻堅普查,為黑河農民與全國全省一同步入小康社會打下牢固基礎。

  農村人居環境全面改善

  我市按照市委書記馬裡提出的抵邊村一年、鄉鎮政府所在村兩年、重點中心村三年有質的變化的總要求,制定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全力推進廁所、垃圾、污水、能源、菜園五大革命,積極建設龍江民居,以『四清二改一綠』為重點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所有行政村都建立了農村保潔、人居環境管護等長效制度機制,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有效治理。全市共建設衛生廁所4.3萬個,許多村都用上了室內水衝廁所,如廁條件已經達到城市居民水平;全市各地農村生活垃圾『戶分類、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收運處置體系基本形成,建立垃圾分揀中心467個,年末將完成全市566個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任務,達到『五有』要求,農村生活垃圾實現了定期清理,有的村可實現日產日清;以村內垃圾清運、邊溝清理、庭院環境整治等為重點,以『乾乾淨淨奔小康』為主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推進了人居環境整治示范點63個、村莊清潔示范村24個、污水治理試點村12個,帶動全市農村村容村貌大幅提昇。

責任編輯:楊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