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3日訊 近日,多位大慶市民投訴,在房屋買賣過程中被房產中介公司欺騙。有買房的市民發現,與自己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的不是房主;也有賣房市民注意到,簽訂合同者並不是真正要買房子的那個人。而業內人士提醒市民要小心的是,現在,房產中介公司已經不滿足於只賺取那些中介費,他們還會『精裝』出一些毛坯房,以未入住婚房的名義賣出,實際上裝修材料並不高檔,甚至以次充好。
●老人購買『未住婚房』
9月16日,62歲的張女士給記者打來電話,稱她在通過房產中介購買一處房屋時,感覺上當受騙了。
據張女士介紹,她購買的這套房子是位於讓胡路區陽光嘉城小區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樓房,雙方協商好的房屋售價是65萬元。張女士稱,她購買的這套房子是一套剛剛裝修好的新房,房產中介公司業務員向她介紹稱,房子的主人是一對年輕人,家裡老人拿錢幫他們裝修好了這套房子用於結婚,但由於兩人最後去了南方發展,所以只能忍痛將剛裝修好的房子賣掉。
張女士稱,在簽房屋買賣合同之前,她和一位朋友也到房子裡簡單看過了,覺得裝修得確實不錯,並且也能看出來,的確是新裝修沒有人住過的房子。
自己年紀大了,不想再為裝修的事情奔忙,並且想到是老人為孩子准備的婚房,裝修材料肯定也不會差,所以,張女士最終以高於市場價三四萬元的價格,在房產中介公司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簽合同時,張女士支付了兩萬元定金,並向中介公司支付了6000元中介費。
●要求現金買房房主一直不現身
張女士表示,她在房產中介公司簽訂房屋買賣合同時,並沒有看到房屋產權證等相關證件,對此,房產中介公司業務員解釋稱,由於現房主的單位要查看房產證,所以張女士暫時看不到證件。
之後沒幾天,房產中介業務員告訴張女士,在辦理房屋過戶當天,需要她帶現金到現場進行交易。
聽對方這麼一說,張女士感覺很奇怪,因為65萬元不是一筆小數,隨身攜帶這麼多錢很不方便也很不安全。現在多數交易都是通過銀行轉賬方式進行,她不明白為什麼中介公司非要現金交易。張女士堅決不同意帶現金,並與對方發生了激烈爭吵。
隨後,在雙方多次就此事進行溝通過程中,張女士了解到,與她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的那個人並不是真正的房主。得知此事後,張女士心裡感到不安,她想不明白為什麼自己不能和房主簽合同。
而中介公司業務員對此則表示,保證張女士能按約定好的價格買到此房並順利辦理過戶,其他的事情就不用多管了。
●朋友提醒房子為『中介裝修房』
張女士將自己買房的事兒向一位朋友仔細講了以後,對方又經打聽得知,張女士購買的房子很可能是由中介裝修的劣質材料房。為了核實這種說法,張女士再次來到房子內認真查看,發現裝修材料確實都非常不好。張女士稱,她第一次來看房時,是因為過於相信中介公司業務員所說的話,想著房子是結婚的房子,裝修材料一定不會差,所以沒有認真檢查。
得知這種情況後,張女士抱著損失定金的決心找到中介公司,想要退房時卻發現,房屋買賣合同中規定,如果買方無故退房,不僅要損失定金,還要支付房價10%的價款作為賠償。
張女士告訴記者,由於沒有別的辦法,最終她只能選擇買下這套房子。但張女士稱,這套房子是她用自己畢生的積蓄購買的,沒想到會遭遇這樣的情況,她感覺自己即便住進去,也一定會感覺心裡不舒服。
●賣方不辦過戶辦公證
9月18日,家住東風新村的趙女士,也向本報反映了關於房產中介公司在幫助賣房過程中存在欺騙的問題。
趙女士告訴記者,她於今年7月份通過中介公司出售了一套位於東方玫瑰園小區的房子。房產中介公司安排趙女士與買家簽房屋買賣合同時稱,由於買方的首付款此前購買的理財還沒到期,所以要在兩個月之後纔能辦理過戶。買方是一對年輕人,買房是用來結婚的,希望趙女士能盡快交房,讓他們裝修。
趙女士出於好心,房屋買賣合同簽完以後便將房子的鑰匙交給了買方,對方也很快對趙女士家原本的毛坯房進行全面裝修。
然而,到了雙方約定的辦理房屋過戶的日期前,房產中介業務員卻通知趙女士,不是到辦證大廳辦理過戶手續,而是到公證處辦理委托代理公證,將房屋委托給之前合同中的買方全權代理買賣事宜。並且承諾,趙女士配合辦理公證後,便能拿到房屋的全款。
●房屋裝修系中介公司行為
此時趙女士纔意識到,之前和她簽了房屋買賣合同的那個人,根本不是要買她房子的人。這樣看來,中介公司業務員說買方的購房款因買了理財所以暫時不能交易的說法,也是謊話。中介公司只是想以此為借口,推遲收款時間,並以新人要裝修為由,提前要走鑰匙進行裝修。
趙女士稱,自己的房子預期售價是45萬元,但最終在中介公司的軟磨硬泡下,只賣了38萬元,比自己的預期價格低了好幾萬。更重要的是,雖然能如約拿到了賣房款,但是中介公司在整個過程中的多次欺騙行為,讓趙女士感到難以接受。
趙女士稱,中介公司之所以讓她與假的買方辦理委托公證,就是不想讓她接觸真正的買家,擔心買家會通過她得知真實的房屋售價和房子是由中介公司裝修的事情。所以,趙女士猜測,中介公司在出售該房屋時,也一定會對買家說謊,她更擔心自己會因此承擔意外的責任。
●裝修材料以次充好中介賺差價
針對此事,從事多年房產中介工作的王女士稱,由於各大銀行對房屋貸款辦理程序收緊,導致一些房產中介公司業務量大減,為了增加收入,個別房產中介公司開始暗地裡兼職裝修公司,不僅賺取中介費,還要賺取房屋差價。
王女士稱,被房產中介選中的房子,一般是地段較好又低價出售的毛坯房或老房子,裝修好以後很快就能出手的。另外,中介公司所謂的『精裝修』也只是做表面工夫而已,他們會事先與裝修公司協商好,有的中介公司甚至還有自己的裝修隊,使用的都是市場上最廉價的裝修材料,有些100平方米的毛坯房裝修下來纔花1萬元左右。
房子裝修後,中介公司會不遺餘力地進行宣傳,並會大大提高房屋出售價格,不僅會將裝修費用都算在裡面,還會有很大的利潤空間。
王女士表示,市民在購買房子時,盡量不要購買由中介公司裝修的房子,不光是裝修材料不耐用,而且如果使用了大量不環保的裝修材料,很可能會對購房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