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哈爾濱
搜 索
從『村民自治』試點村到『鄉村治理』示范村 解碼中興村治理之道
2020-09-23 09:59:0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美時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興村白藍色整齊劃一的圍欄和平整的硬化道路。

潘榮義、徐秀文向記者展示獨生子女補助金證件。

丁相剛到村民家入戶走訪詢問群眾所需。

群眾到中興村黨群服務中心辦理相關業務。

  黑龍江日報9月23日訊 方正縣大羅密鎮中興村,一個地處農林交界有1098戶3808人的村莊。2016年,中興村被確定為全國24個『村民自治』試點村之一;2019年,又被選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從『村民自治』試點村到『鄉村治理』示范村,它用了三年時間。日前,記者來到中興村進行采訪,探尋這裡鄉村治理的密碼。

  『小村不大,風景如畫』,這是中興村帶給記者的第一印象,道路乾淨整潔、院落整齊劃一,景色十分宜人;『辦事痛快』『隨叫隨到』『讓老百姓省心』……聊到村裡的工作,記者在村民家裡聽到很多這樣的心裡話。中興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丁相剛介紹,多年來,中興村提高服務民生能力,做百姓貼心人,進一步完善鄉村治理,推動鄉村振興。

  村民董相國笑呵呵介紹,去年因為父親年邁,需要辦理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變更手續,他本想著要跑很多趟,但去了村部的黨群服務中心諮詢後帶齊相關證件一次就辦好了。現在提起,他還直豎大拇指:『一點沒折騰,辦得太痛快了。』

  另一位村民潘榮義,談到村裡的工作也滿是感慨。罹患癌癥的他,高昂的治療費對於本來就收入拮據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村委會得知他家情況,主動幫忙,先是幫著辦理了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相關認證,後來又幫申領了獨生子女補助金等。看他家房子已成危房,又對他家進行了重新安置。現在潘榮義一家住在寬敞整潔的房子裡,有了基本生活保障,日子也有了指望。妻子徐秀文說:『我倆身體都不太好,家中獨子為了籌集醫療費用還需要外出務工,一出現問題,村委會工作人員都是隨叫隨到,幫我們解決,這些年日子能過下來,多虧了他們。』

  打通『服務村民最後一公裡』的工作方式和民主氛圍,為中興村理順了基層村民的情緒,減少了矛盾,贏得了村民的擁護與支持,為村屯治理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

  一走進中興村,人們首先會被整齊劃一的藍白色柵欄所吸引,但卻不知如今的『引人注目』在當初是費了一番功夫的。丁相剛介紹,當初設立統一的柵欄是需要部分村民的宅基地作出『讓步』。他說,在做入戶工作時,本以為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但由於各村屯自治組織發揮的積極作用外加多年來村兩委為村民提供了細致周到的村務工作,讓整個工作從頭至尾異常順利。『這在過去可是不敢想的事。』二十年前曾任中興村村長的劉樹林說。

  現年已經77歲的老村長劉樹林回憶說:『過去入戶開展收費、填表等工作有時會吃閉門羹,更別說現在涉及到村民宅基地這樣的實打實的利益問題。』從入戶困難到主動『讓步』,劉樹林認為現在村裡能順利開展環境治理、垃圾分類、廁所革命等村屯治理工作,一方面體現了多年來村民自身素質正逐步提高、集體意識逐漸加強,另一方面也印證了多年來中興村通過服務村民提昇了村屯治理能力。

  『提昇村屯治理能力,重在服務民生。』大羅密鎮黨支部副書記王偉介紹,近年來大羅密鎮不斷梳理總結為民服務的好經驗好做法,實招頻出,效果明顯,中興村就是其中典型。

  王偉介紹,大羅密鎮不斷優化為民服務的體制,積極構建基層組織建設的新機制。設立公共服務中心、社會治安管理中心,讓村民一站式辦理相關業務,用服務『矩陣』凝聚村民群眾和黨員乾部,通過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活動實踐中心和村級辦公場所,將黨員教育、村民議事、服務代辦等功能相互融合,讓村民少跑路『一站式』解決問題。除此之外,還利用微信群建立學習『微課堂』,通過村屯微信群緊密聯系群眾,定期征求意見,討論問題,讓村民隨時隨地參與到村務工作中來,從而打造網下服務陣地加網上聯系服務群的24小時不間斷服務機制。他說:『黨員乾部的工作原則就是以群眾是否滿意為標准,只有俯下身子貼近群眾到村民家中問需問難,纔能把工作做到百姓的心坎上,從而贏得百姓的信任與支持。』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