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雙鴨山
搜 索
集賢縣千家農業合作社帶動糧食生產提質增效
2020-09-23 09:46:10 來源:東北網-雙鴨山日報  作者:楊昕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9月23日訊 金秋九月,集賢縣昇昌鎮友好村的玉米地裡,株綠穗黃,豐收在望。『看這長勢,玉米粒快有一厘米長了,今年豐收妥妥的。』友好現代農機合作社理事長李永生底氣十足。

  底氣何來?2012年,李永生牽頭成立合作社,當時入社社員只有十餘戶。統一經營,標准化種地,抱團發展,8年時間,入社社員增加到56戶,流轉土地面積三千多畝。多年摸爬滾打,李永生認准一條增收路:『規模出效益。合作起來,纔能乾好一家一戶乾不了、乾不劃算的事兒。』

  糧好先得土質好。『土地有勁兒,纔能種出好糧!』友好村農民李冬說,過去一家一戶種糧,覺得大肥大水纔能保增產,結果肥沃的黑土地越來越瘦。加入了合作社,減肥減藥,深耕深松,不僅黑土層變厚了,一?地還省出1000多元成本,『土肥苗壯,合作真不賴!』

  糧好還得種子好。『過去自己種地,看著哪個品種好就一直種。想換品種,既擔心沒經驗,又怕耽誤產量。』李永生說,『現在咱們合作社種糧,十幾個品種試著種,哪個好選哪個。』

  李永生介紹,合作社從2016年開始對接上了省農科院,請專家幫忙選育適合當地種植的品種。今年合作社種四個品種的玉米、三個品種的大豆,都是產量高、抗災害、市場認可的新品種。『雖然今年有疫情,但我們剛過完年就訂好了種子、化肥,農時一點沒耽誤。』不光良種,大田還開進了新機器。合作社裡裝備有23套『大鐵牛』,都是衛星導航、兩點定位、免耕播種、秸稈即時還田這些新技術打底的新款,讓李永生的豐收底氣越來越足,『今年合作社裡玉米畝產預計能達到1300斤到1400斤,大豆一畝也能打上300斤』。

  糧好更得賣得好。『原本擔心,這麼大的量賣不出去怎麼辦。守好了品質關,好糧不愁賣。』李永生說,這幾年合作社和當地的糧儲公司年年簽訂單,『最遠北京、上海的客戶都對接了,新糧下來就收購。』

  銷路不愁,價格也有保證。『玉米現在一斤是一塊二,最不濟一噸玉米也能賣上2000元,一?地就是好幾萬,社員收益有保障。』李永生說。

  大田裡還能長什麼?合作社不斷挖潛,從前年開始,合作社又和當地企業簽訂了生物質能燃料訂單。李永生說:『真別小看這秸稈,一噸淨利潤20多元,像我們每年地裡這麼大的秸稈量,利潤空間不小。』

  『明年,合作社還會繼續擴大規模,在增加種植面積的同時,再上幾個新的生產加工型項目。』李永生說,有機生物菌肥、米糠油等項目都在考察,明年至少能上一個新項目,讓種糧收益再上個臺階。『有了綠色產業,一定能帶領鄉親們把日子過得更好。』李永生說。

  在集賢縣,越來越多像友好現代農機合作社一樣的新型主體挑起糧食安全的大梁。截至今年8月,集賢縣在農業部門建檔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共有433家,工商注冊843家,輻射帶動全縣近一半農戶。為農戶提供農機作業、病蟲害防治等生產托管服務,服務農作物面積約一百多萬畝,畝均促進增收10%。蓬勃發展的新型經營主體,把糧食安全這個『壓艙石』夯得越來越堅實。

責任編輯:李玥

【專題】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