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4日訊(記者 陳南竹)9月24日-25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辦,黑龍江省五常市人民政府協辦的『後小康社會農業農村發展研討會暨第十六屆全國社科農經協作網絡大會』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隆重召開。本次會議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全國農經界和各地方社科院專家學者近400人出席會議。

自上世紀90年代舉辦以來,全國社科農經協作大會已成為『三農』理論研究領域研討交流與實踐合作的重要平臺,提昇了我國『三農』研究水平,推動形成了一系列重要學術成果,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本次會議是在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聚焦『後小康社會農業農村發展』,研究探討後小康時代我國鄉村全面振興、農村全面深化改革、鄉村產業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國家糧食安全、新冠肺炎疫情對『三農』影響與應對、『十四五』時期農業農村的發展等一系列問題,為有效解決我國『三農』問題提供重要決策參考和學理支橕。
在主旨報告環節,全國人大農業和農村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振偉作了『糧食安全與立法』的主旨發言。他指出,社科研究系統在國家農業立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就《國家糧食安全保障法》立法提出了建議,強調要增強糧食安全風險意識,要把13億人口的飯碗牢牢的端在自己手裡;要確保糧食生產耕地面積,加大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要建立多元化的糧食安全儲備體系;要分清糧食安全的保證責任,分清產區銷區的責任;完善政府的調控機制;要減少糧食損失,杜絕餐飲浪費,倡導文明合理的消費方式;要加強糧食生產的技術改進和科技創新,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糧食生產。
在主題研討環節,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後凱、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院長董偉俊、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合作指導司司長張天佐、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及國務院參事、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何秀榮等5位專家分別圍繞『後小康時代中國農村發展轉型問題』、『「十四五」黑龍江農業發展的主要問題與突破選擇』、『後小康社會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實現形式』、『糧食安全外部環境的新變數與戰略定力』、『後小康社會的農民增收難與突破路徑』等主題內容作了精彩發言。
此外,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山東省社會科學院副書記王興國、遼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梁啟東、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食物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國祥、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張克俊、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經濟所副所長聞海燕、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農產品市場與貿易研究室主任胡冰川、河北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穆興增等專家也分別作了主題發言。
會議期間,與會領導和專家還將深入黑龍江省秸樂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德潤生物質開發(香港)有限公司、黑龍江省五常金禾米業有限責任公司、五常市喬府大院農業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實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