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
省委副書記、省長 王文濤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深情回望了從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9月3日,毛澤東同志親筆題寫的『慶祝抗日勝利,中華民族解放萬歲!』刊發,中國人民經過14年浴血奮戰取得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歷史,深刻闡發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重大歷史意義和重大現實意義,要求全國人民要弘揚偉大抗戰精神,鍥而不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東北地區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始地和終結地,白山黑水間14年崢嶸歲月,湧現出楊靖宇、趙尚志、李兆麟、趙一曼等民族英雄和八女英勇投江就義等英雄事跡,他們以錚錚鐵骨戰強敵、以血肉之軀築長城、以前僕後繼赴國難,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雄壯史詩,孕育出成為偉大抗戰精神重要組成部分的東北抗聯精神,是龍江兒女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的力量源泉。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特別強調『五個絕不答應』,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發人深省。這『五個絕不答應』事關根本制度和執政根基、事關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事關黨的宗旨和血肉聯系、事關核心利益和價值追求,堅定而深刻地表達了14億中國人民不懼狂風惡浪、不怕艱難險阻的共同心聲。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立意深遠、內涵豐富,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戰略性和指導性,為我們清醒認識過去、准確把握當下、科學面向未來提供了遵循。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繼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銘記歷史,開創未來,繼續把無數先烈開創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奮斗,奮力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龍江篇章。
一要堅定必勝信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中國共產黨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這極大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極大堅定了中國人民跟著共產黨走的信念和決心。歷史和實踐再次證明,舊中國之所以積貧積弱、備受欺凌,就是因為缺乏一個強有力的先進政黨領導;如今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就是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深深懂得: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就不可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這樣的國際地位;有了中國共產黨執政,是中國、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一大幸事!繼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就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旗幟,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自覺承擔『五大安全』重大使命責任,努力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振興發展新路,形成對國家重大戰略的堅強支橕。
二要激發精神動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偉大勝利。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同心同德、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中國共產黨99年奮斗史就是一部精神財富史,成為我們戰勝困難、不斷奪取新的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龍江有許多精神財富,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激勵了幾代人。在推進振興發展的新征程中,我們要繼承和弘揚這些優秀精神品質,並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堅持為民情懷,保持艱苦奮斗,真正把精神力量轉化為推動龍江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三要錘煉頑強意志。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越挫越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在磨難中奮起。今天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前進的征程不是平坦大道,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國家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盛行,對中國發展肆意遏制打壓。我們必須充分准備,有力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毫不動搖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以壓倒一切困難而不為困難所壓倒的決心和勇氣,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披荊斬棘、勇往直前。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等因素影響,我省經濟發展遇到很多困難和挑戰,我們要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樹立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保持定力,堅定信心,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紮實做好『六保』『六穩』工作,通過改革破解體制機制障礙、解決發展難題、推動創新,努力在紓困解難中增活力,在務實乾事中開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