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5日訊(記者 朗艾迪 許諾 安澤 劉楠)『咱們鮮玉米廠裡的員工都是前進村村民,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增收致富!』慕海軍興奮地向『足跡』記者介紹。

2017年6月,哈爾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慕海軍被派到大慶市杜爾伯特縣一心鄉前進村任駐村工作隊隊長。幾年來,他與工作隊成員一門心思撲在帶領村民解困致富上,全力抓產業扶貧。看到村民都有了穩定收入,他們心裡滿滿的成就感。

杜爾伯特縣前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52戶,92人。如何讓貧困群眾實現穩定增收,享受到脫貧攻堅的紅利?這是壓在工作隊隊員們身上沈甸甸的擔子。經過深入的調研考察,慕海軍的思路漸漸明晰。

『我們根據當地實際資源條件謀劃產業扶貧項目。村裡沒有啥特色產業,村民們多年來靠種玉米賣原糧為生,我們就設想,把原字號的大苞米加工成鮮食玉米,增加附加值,鮮玉米作為健康食品,也不愁銷路。』

2019年4月,黑龍江杜爾伯特縣一心鄉前進村鮮食玉米加工廠建成投產了。
當年,玉米深加工項目就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益。慕海軍介紹,主要帶來了三層收入:第一,玉米由貧困戶種植,年產30萬穗玉米,5毛一穗賣給廠裡,就有了15萬收入;第二,貧困戶和村民在廠子裡打工,有了固定工資收入;第三是利潤分紅,每戶貧困戶每年增收1500元。
產業扶貧,讓『輸血』變為『造血』,村民在增加收入的同時,也學到了致富的技術。在前進村一個頗成規模的加工車間裡,十幾個工人正在趕制新鮮玉米的真空包裝,他們中許多人都是貧困村民,這個車間也被稱為『扶貧車間』。
貧困戶楊雙介紹,去年他家種鮮食玉米,3.5畝地掙了4500元左右,今年擴大規模,又和村裡簽了3.5畝合同。『這麼一來,收入有了保障,越來越有乾勁兒啦!』楊雙說。
今年,為進一步豐富產品種類,增強市場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村兩委、哈師大駐村工作隊及大慶一心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引導貧困戶種植黏度和口感度更好的金糯262、糯9、萬糯2000、銀色年華、黑糯301等鮮食玉米品種。目前已有16戶貧困戶與公司簽訂鮮食玉米種植與回收合同,27戶貧困戶簽訂了『扶貧車間』勞務協議,全村78%的貧困戶參與到鮮食玉米產業發展中,預計能為這些貧困戶帶來總共10萬餘元的收入。
前進村村委會主任薛峰說,今年全村種植了170畝特色玉米,其中包括16戶貧困戶種植的33畝,由於是綠色有機品種,銷路和市場前景非常看好,打入了許多大型商超,在網上銷售形勢也很不錯。預計,全年貧困戶每戶增收能達到三千到四千元。
扶貧產業精准定位,穩紮穩打脫貧致富。駐村以來,慕海軍帶領工作隊與村民同甘苦,共奮斗,用實實在在的業績贏得了父老鄉親們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