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搜 索
湯原:讓農民DIY致富本領
2020-09-27 09:48:2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淅 蔣國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湯旺朝鮮族鄉金星村婦女跳起了歡快的民族舞蹈。

  黑龍江日報9月27日訊 『腰包鼓了,道路直了,環境美了,實現了24小時供水,生活污水排放與城裡一樣,日子美、心裡樂呀。』近日,記者來到湯原縣湯旺朝鮮族鄉金星村時,姜明華等十餘名婦女正身著朝鮮族服裝在村東頭的民族大舞臺載歌載舞。她們隔三岔五就聚在一起唱啊跳啊,成了金星村的一道亮麗風景。

  特色產業帶來好日子

  湯旺朝鮮族鄉金星村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培育朝鮮族民俗文化旅游與特色種養相結合的方向產業,2017年通過招商引資開辦了朝鮮風情園、食品產業園等產業項目。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的湯原朝鮮族風情園已接待游客近20萬人次,不僅給金星村農民提供了幾十個務工崗位,近3年還累計帶動旅游消費2000萬元;食品產業園以民族文化展示和體驗為亮點,體現朝鮮族特色,可實現吃、住、娛樂、購物均在園中,每天吸引縣內外游客觀光旅游約700人,每年村集體收益20萬元。

  『金星村通過旅游等產業,拉動了村集體增收,有效壯大增強了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執行力,提昇了村民的健康幸福指數。』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蘇忠亮擲地有聲。

  金星村在旅游小鎮建設中同步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采取『四議三制兩公開』的方式,讓所有村民了解、參與家園建設,使村民的生活理念和參與意識有了明顯提昇。村民們從以前對村建設漠不關心,到主動把自家門前路面上的殘土和垃圾清掃乾淨,拆除佔樹床的建築和圍牆……通過開展文明實踐活動,乾部深入村屯的次數多了,打電話指揮的少了;深入調研解決問題的多了,在單位聽情況的少了;乾實事作表率的多了,當『通訊員』傳完話就走的少了。群眾更直觀地看到了鄉村乾部實實在在的工作,對黨委政府、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工作支持的更多了,黨支部的核心地位有了明顯提昇。

  政策幫村民脫貧致富

  『每年的采摘期,我都會到村裡的黑木耳園區打工,2個月能收入3000多元。』在湯原縣香蘭鎮新建村村民趙亞芬家裡,記者感受到了這家昔日貧困戶脫貧摘帽之後的自信和滿足。趙亞芬的丈夫因病喪失勞動能力,在2013年被確定為貧困戶。通過扶貧產業分紅、扶貧崗位增收和土地流轉收入,趙亞芬家於2017年實現了脫貧。到2019年趙亞芬家總收入18233元,人均收入9116.5元。

  『我做夢也想不到,這麼大歲數了還能靠自己的雙手賺錢,而且還住上三間大瓦房!』在新建村村委會的會議室裡,一提到這幾年自己生活的變化,66歲的新建村村民焦國勝激動不已。他孤單一個人,家裡有13畝地,以前靠種地謀生。上了年紀之後,一只腿行動困難,勉強糊口。2016年,他獲得了精准扶貧政策支持的5萬元免息貸款入股了新建木耳專業種植合作社,每年能分紅3000元,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2018年,通過香蘭鎮危房改造工程、政府補貼,焦國勝住進了三間大瓦房。

  『近幾年,新建村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2015年之前村子沒有立村產業,而且負債,現如今已經發展了土地租賃、蔬菜大棚、食用菌種植、光伏發電、北藥種植、村合作社總體經營6大產業,帶動全村118戶貧困戶全部脫貧摘帽。村集體經濟收入在2019年末突破了百萬元。』提到如何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增產增收,省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柳力新如數家珍:新建村以前的村黨支部是『軟弱渙散』黨支部,到2019被評為全縣先進黨支部,村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馬英獲得全省脫貧攻堅奮進獎。新建村黨支部建設形成了『雁陣』性的帶動效應,2019年末被授予『省級文明村』。

  提昇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

  如金星村、新建村一般,湯原縣把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作為富民、惠民、安民、樂民的一項重要舉措,實現『志』『智』雙扶,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科普教育基地作用扶『志』扶『智』,重點提昇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讓農民DIY脫貧本領。他們廣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特色種植培訓。在疫情防控期間,線上開辦了百餘期農技講座。在農村致富典型選送、實施移風易俗、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科普教育基地作用等方面寓教於樂、點面結合,農村居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極大改變。在各村建立健全《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章程》等相關配套制度和措施,規范了村級廣大乾部群眾的日常行為,培養了科學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