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佳木斯
搜 索
象嶼、萬裡利達、醫諾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紛紛落戶富錦 大項目緣何而來?
2020-09-28 13:54:5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繼新 李加龍 劉億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富錦國家濕地公園航拍。

  富錦市象嶼金谷農產糧倉航拍。

  現代化機械在進行作物收獲。

  黑龍江大錦農有限公司生產線。

  農民豐收的喜悅笑臉。

  黑龍江日報9月28日訊 盡管遭遇多輪臺風暴雨襲擊,但在富錦市經開區的黑龍江諾潽生物制造產業園項目一期建設現場,卻依然是一番大乾快上的景象,400餘名工人正緊張有序地忙碌著。正在現場指揮設備安裝的諾潽公司技術總監許凱兵告訴記者:『從去年10月開工到現在,已完成12個發酵罐、2個儲罐的制作,項目一期土建工程已基本完成,主要設備已安裝就位,預計12月可實現帶料運行』。

  『諾潽』的一幕,正是富錦市立足現代農業優勢,圍繞『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堅持『深加工建在糧倉裡』的發展理念,以『主導產業集群化發展』為方向,做足『招大引強』文章,傾力打造全產業鏈發展新模式的縮影。

  如今,廈門象嶼集團、國家開發投資集團、北京萬裡利達集團、大連金瑪商城企業集團、中國華糧物流集團、韓國科樂福公司、香港北安海資投資有限公司、大連醫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等34家國內外知名企業紛紛在富錦市經開區落戶,使富錦初步形成了涵蓋『米、豆、肉、飲、酒』五大類產品的綠色食品加工、生化科技、現代物流、電子商務、農機植保等產業集群。大項目、好項目緣何而來?

  為大農業而來 把深加工建在糧倉裡

  『諾潽』作為大連醫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走出去的第一個項目,在項目選址上非常慎重。『前期也做了大量的調研和比較,之所以確定落戶富錦,主要從原料、能源、交通等必須生產要素的軟件和硬件條件上進行多維度的綜合比較和評估。』許凱兵如是說。

  素有『北方糧都』之稱的富錦,轄區內耕地面積達920萬畝,佔全國耕地面積的二百分之一、我省的二十分之一,土壤有機質含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6倍。2019年糧食總產達61.6億斤,連續4年位居全省第一,是全國百個產糧大縣之一。

  富錦不僅糧多且質優。這裡是世界『非轉基因大豆、優質玉米、水稻』的主產區,是中國大豆之鄉、中國東北大米之鄉、中國水稻種植面積第一縣。隨著市、鎮、村三級農技推廣體系的建立,全市農業科技示范戶達900戶,『互聯網+農業』示范基地34個。高效的農業科技推廣應用和信息服務,使全市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8%,標准化覆蓋率達86%以上,優良品種普及率100%。建成有機食品基地3750畝、國家綠色食品生產基地400萬畝。糧食產量、品質及倉儲能力均排在全國前列。市屬570萬畝耕地全部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成為全國最大的綠色食品原料基地縣。

  豐富的糧食資源和現代化大農業優勢,為富錦招商引資按下了『快捷鍵』,大項目、好項目紛至沓來。

  2015年3月,由世界500強之一的廈門象嶼集團與黑龍江金谷糧食集團合資組建的富錦象嶼金谷農產有限責任公司在富錦經開區開工建設並於同年10月正式投產。

  在這個佔地面積318萬平方米、總投資80億元的項目裡,建成了單倉倉容3.3萬噸的平房倉107棟、千噸立筒倉835個及日烘乾千噸以上的玉米、水稻烘乾塔各10座。形成500萬噸糧食倉儲和日烘乾3萬噸的能力。建設了5條鐵路專用線,使鐵路年發運能力達300萬噸。糧食收購半徑達150公裡,收儲量佔富錦市及周邊區域產能的70%,有效解決了富錦及周邊縣市近8萬農戶的賣糧難問題。

  按農業種植、糧食收購、倉儲物流、貿易銷售和糧食加工於一體的三產聯動現代化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富錦象嶼金谷生化科技有限公司75萬噸玉米深加工項目應運而生。目前,這個總投資16億元的玉米深加工項目已形成年產成品淀粉52萬噸、纖維飼料10萬噸、蛋白飼料3.5萬噸、玉米胚芽粕4萬噸以及玉米胚芽油2.5萬噸的生產能力,產品暢銷全國並已出口歐洲、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大連金瑪集團投資8億元建設的10萬噸『元態』國米、無殘留生物降解劑、硼生物有機肥;錦稻集團投資7.16億元建設的60萬噸水稻精深加工;純中純飲品有限公司投資3.6億元建設的純淨水及果汁飲品;綠谷酒業投資2.1億元建設的1萬噸基酒、1萬噸瓶裝酒;中國華糧集團投資1.36億元建設的現代倉儲及糧食綜合加工等一批圍繞糧食精深加工的大項目、好項目陸續建成投產,使『糧都』加速向『食都』轉變。

  為大產業而來 構建共生共贏生態圈

  在富錦象嶼金谷農產公司大廳裡,一幅玉米加工系列產品樹狀圖向人們展示著『玉米大家族』。玉米淀粉、玉米蛋白粉、變性淀粉、玉米淀粉糖、玉米油、食用酒精、燃料乙醇、谷氨酸、賴氨酸、聚乳酸、木糖醇、化工醇、蛋白飼料、纖維飼料等數千個品種形成的玉米經濟系統,可廣泛應用於紡織、汽車、食品、醫藥、材料等行業。

  富錦市玉米種植面積174萬畝,百公裡半徑內,玉米年產量約500多萬噸,可為玉米深加工企業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依托象嶼生化75萬噸玉米淀粉,大連醫諾投資8億元興建了黑龍江諾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制造產業園項目。

  『我公司與象嶼生化的直線距離僅3公裡,其生產的淀粉乳、玉米漿等是我們生產生物營養素的主要原料。』許凱兵告訴記者,諾潽生物產業園的建設,在菌種、工藝、裝備上采用了大量的最新研發成果,應用了9項專利技術。項目達產達效後,每年可帶來1億元的稅金和400餘人的就業。下一步,他們將從延伸產業鏈深度和拓寬產品廣度上同時著手,充分發揮大連醫諾的技術優勢和富錦的原料、能源、交通優勢,迅速的把企業做大做強,成為國際知名的營養素供應商。

  植酸鈣是一種廣泛應用於食品、醫藥、油漆涂料、日用化工、金屬加工、紡織工業、塑料工業及高分子工業的原料。而象嶼生化玉米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玉米浸泡液正是加工植酸鈣的原料。於是,世界第二大肌醇生產商——香港北安海資公司投資3.45億元建設的年產6000噸植酸鈣、7000噸肌醇項目在富錦落戶投產。

  隨著諾潽生物、香港海資植酸鈣、東進公司富錦燃料乙醇及玉米生物制藥、明輝大秦30萬噸速溶膠粉等一批玉米深加工項目的投產,富錦玉米產業鏈由初加工向高附加值的化工、醫藥領域延伸。

  作為年水稻種植面積210萬畝的『中國水稻種植面積第一縣』,如何將水稻『吃乾榨淨』?從一粒稻谷到『白炭黑』等20多種產品,不斷延伸的水稻產業鏈已成為富錦發展綠色循環經濟的新支點。

  總投資7.16億元的黑龍江錦稻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水稻深加工項目為主,同時兼具米糠色拉油、糠蠟、固體脂等副產品生產並配以稻殼發電、生產稻殼炭等集水稻收儲、加工、銷售、物流為一體的大型糧食企業。年加工水稻30萬噸、稅收1500萬元。

  由韓國科樂福公司和黑龍江元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的黑龍江金瑪科樂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以生產大米面膜為主要產品的大米深加工項目。項目建成後,日生產大米面膜20萬片,年可實現營業收入10億元,利稅1.17億元。

  如今,一大批有市場、有品牌的水稻深加工企業陸續落戶,合力打造富錦富硒大米、稻鴨米、長粒香等稻米綠色品牌、有機品牌,不斷提昇富錦大米價值,做強做大稻米深加工增值鏈。已開發出米糠油、大米蛋白、米淀粉、大米休閑小食品等系列產品,富錦的稻米產業集群呼之欲出。

  富錦福慧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生產有機脂肪粉的大豆精深加工企業,去年投產的一期項目中包括大豆壓榨油生產線及配套的豆餅粉、過瘤胃脂肪粉等多條生產線,使其日加工大豆能力達到1000多噸。公司副總武士冬告訴記者:『所有產品都以地產的非轉基因大豆為原料,其中,有機過瘤胃脂肪粉、有機過瘤胃豆粉、豆餅粉等產品,暢銷國內外高端養殖企業。今年已和悠然牧業等企業簽訂了購銷合同。』

  富錦是我國非轉基因大豆的主產區,百公裡半徑內,年大豆產量100多萬噸,具有大豆品質好、蛋白含量高及產地價格等優勢。已引進投產的福慧食品、金正油脂等項目已形成年加工大豆35萬噸的能力,為延伸下游產業鏈項目提供原料保障。目前,富錦市正圍繞優質豆粕、大豆高油類、高蛋白類產品開發,招商引進大豆濃縮蛋白、大豆低聚糖、大豆異黃酮、大豆皂?、大豆磷脂、大豆膳食纖維等產品的高端精深項目,做強做精大豆深加工產業鏈。

  黑龍江大錦農現代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是以專業從事肉雞屠宰、種雞孵化及飼料加工為主的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產業化新型重點示范企業。在原有孵化、養殖、屠宰、飼料加工、有機肥加工基礎上,新建肉雞良種繁育、果蔬種植、有機水稻種植等項目,形成閉合式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目前,錦興畜禽孵化公司2000萬羽雞雛孵化廠項目已投入運營。錦農肉雞養殖公司年出欄300萬只標准化養殖場項目已完成6棟雞捨建設,正在進行設備安裝,預計年底可出欄肉雞20萬只。黑龍江綠谷飲品有限公司5000頭肉牛標准化養殖、屠宰、加工項目,目前正在辦理手續。以『大錦農』為代表的畜牧產業鏈正在形成。

  為好環境而來 營商環境是核心競爭力

  在富錦經開區內,一條由蒸汽、凝水、采暖、淀粉乳等多條管線組成的總長度8100米的共享管廊架設在通往各企業的路上。經開區副主任魏海山告訴記者,這條由市政府投資1.2億元建設的管廊,主要作用是降低開發區相關企業運營成本,同時還能關停小型鍋爐,使開發區環境得到改善。目前,已為香港海資、福慧食品、金正油脂、綠谷調味品、科樂福、諾潽及小微乳化園等多家企業提供生產所需的采暖、蒸汽、物料等服務。

  武士冬算了一筆賬:福慧食品公司每天生產需用蒸汽50噸左右,如果自建鍋爐需150萬元,每年的維護費、環保費等也不少,使用管廊只需按表付費,方便、節約。

  『富錦市的各級領導勤政、務實、高效、朴實的工作作風是「諾潽」落戶富錦的一個重要因素。』許凱兵還告訴記者,為確保項目建設,富錦市成立由市長帶隊,各部門領導組成的專班,隨時為企業解決實際需求,同時,開通『綠色通道』,由項目包報單位代辦、領辦相關證件,共同推進項目實施。前段時間的強降雨使工地大量積水,經開區馬上組織人力和設備連夜強排,保證了施工不受影響。

  投資1.5億、佔地6.3萬平方米的福慧食品項目,從建設到投產僅用了120天。『當時的廠區內是一片荒草和4個養魚池。沒想到富錦僅用了半個月時間就平整了場地並達到「五通一平」狀態。』說起富錦市的支持,武士冬十分感慨。

  『營商環境應該和生態環境一起,成為富錦的「兩大本錢」和核心競爭力。』富錦市委書記李源波這一生動形象的表述,表達了對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堅定決心。

  近年來,富錦市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進富錦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重要引擎,始終圍繞深化『放管服』改革這條主線,加快重點領域改革步伐,著力提昇全市政務服務便利度水平。

  通過並聯審批、容缺受理、嚴格時限、全程幫辦等多種方式,使企業注冊開辦時間減到1個工作日以內,大大降低了企業成本。今年新登記企業496個,網辦率達到95%以上。市級領導帶頭包保重點產業項目,從項目謀劃設計、路徑選擇、對接洽談到簽約落地等環節,提供全方位服務。

  日前,富錦市開展了『走千企訪萬戶』活動,組織全市各部門深入企業送政策、察實情、解難題,走訪規上企業29戶、中小微企業1463戶和個體工商戶13221戶,解決用工待遇、融資貸款、銷售運輸等問題2641個。同時,對全市10個招商引資項目實行兩個清單管控和關鍵點管控,逐項配備了『首席服務員』和『服務專員』,全程提供幫辦代辦服務。對重點產業項目實行『承諾制』審批改革,制定產業項目承諾制審批流程,容缺辦理施工許可,加快項目建設進程。

  象嶼農產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德利告訴記者,今年2月疫情期間,公司面臨人回不來,車出不去,無法完成糧食倒庫晾曬及國家糧食調運業務。富錦市政府及時派人對企業開展專項服務,采取專業人員指導防疫,車輛進出專項保障等服務措施,使公司一個月內人員返崗率達到95%,及時完成100萬噸糧食調運任務,實現了防疫和生產兩不誤。

  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不僅提昇了企業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也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截至目前,全市開復工項目105個,預計年底項目投資率、開工率、資金到位率均實現100%。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