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9月28日訊(記者 郎艾迪 許諾 安澤 劉楠)一走進大慶市林甸縣鶴鳴湖鎮三合村,就聽到機器轟鳴聲。這是從一家名為『焱焱於大院石磨面粉廠』裡傳出來的。這家廠子生產由石磨研磨的面粉,制作出的各種面食口感柔韌、麥香濃郁,銷路很好,每天前來洽談訂貨的人不斷。

老板,叫姜艷濤,三合村的致富帶頭人。
姜艷濤種過地,當過司機,開過飯店。後來他在山東一家面粉廠打工時學會了面粉的加工制作。他發現,山東面粉大部分銷向了東北,利潤很可觀。於是,他就辭職回到了三合村,籌劃著開辦一家面粉廠。』
創辦之初,姜艷濤面臨著無資金、無原料、無專業技術等方面的困境。通過東挪西湊了十幾萬元,他租了場地,購買了面粉加工設備,還報名參加了縣質量技術監督局開辦的『食品化驗培訓班』學習技術。最終,焱焱於大院石磨面粉廠,正式落戶在鶴鳴湖鎮的三合村。

他采用的設備是綠青石老石磨,不同於一般的面粉加工是用鐵制機器,老石磨是用大塊青石勾槽而成,在低速度、低溫度的狀態下研磨加工,不會破壞小麥中的營養物質,生產出無任何添加劑的面粉,在煮面的時候,面湯呈淡黃色,口感柔韌、麥香濃郁,營養價值更高,特別是胡蘿卜素和維生素E是其它面粉的18倍,味道能吃出自然面粉香。
由於面質好,營養高,一些銷售商主動找上門來,銷路很快打開,年入幾十萬元很輕松。
一個人富不叫富,大家富纔是真的富。為了帶動鄉親特別是貧困戶們一起致富,姜艷濤自己的企業做起來後,又張羅著成立了林甸縣農民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
『我們成立這個合作社,主要就是想把貧困戶吸納進來,他們家裡都有一定數量的耕地,就引導他們種小麥,合作社高於市場價收購,這樣不僅我們廠子有了原料生產基地,也讓村民增加了穩定收入。』姜艷濤說。
現在村裡有6戶計12人在面粉廠工作,他們有的負責原料裝卸,有的負責產品包裝,工資按照每天80元至100元不等,當天結算,每年每戶增收數千元。
說起下一步的打算,姜艷濤說,在現有基礎上,以合作社為依托,整合三合村農戶手中的土地,繼續擴大種植面積,把三合村面粉的綠色有機品牌真正做大做強,產品銷往更大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