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黑河
搜 索
奮發前行的『新和安』——五大連池市和平鎮和安村的小康之路
2020-09-28 15:34:22 來源:東北網-黑河日報  作者: 林松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9月28日訊 五大連池市和平鎮和安村,地理位置優越,物產豐富,以盛產水稻聞名全市。在脫貧攻堅,振興經濟工作中,和安村在各級領導關心幫助下,村黨支部一班人和駐村乾部立足當地自身資源稟賦,以服務群眾、造福群眾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眼『鄉村振興、村民致富』發展戰略,高起點謀劃,立足區域特色高標准建設,全力建設美麗、富庶、幸福的新和安。

  和安村2014年被確定為貧困村,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4戶、28人。幾年來通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經濟,全村達到了『三通三有』標准,貧困戶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2018年年末實現貧困村整體出列,貧困戶全部脫貧的目標。2019年全村人均純收入1.8萬元。

  幾年來,和安村共爭取專項資金1500餘萬元,完成了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他們從改善村容村貌入手,開展了以『清潔水源、清潔田園、清潔家園』為主要內容的『三清潔』活動,清除了村內私搭亂建等臨時建築物,清理了亂貼、亂畫等不良信息,解決了垃圾圍村、圍田、圍路、圍河等問題。同時加大綠化美化力度,栽種楊樹、柳樹、花樹、人工楊等樹木面積32.5畝,堅持綠化、美化、亮化相統一,今年又投資8萬元新建綠化觀光帶一處,種植果樹3200棵。通過爭取扶貧開發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美麗鄉村項目,完成了村中主街道加寬改造昇級,新建1000平方米文化廣場,修建3000平方米曬場,新建村委會辦公室300平方米,硬化5927.4米兩條街道和兩側邊溝,安裝鐵柵欄4100米,消除了全部危房,安裝路燈16盞,新建環保廁所200個。

  和安村緊扣『致富、發展、振興』目標,立足實際,發展特色。種植特色大豆6600畝,年收入達400萬元;特色水稻4500畝,年收入達700萬元。同時發揮『三項產業』示范引領作用,團結和帶領全體村民走產業脫貧之路。建設和安村光伏電站項目,利用國家小額貸款扶持政策,為14戶貧困戶每戶辦理扶貧小額貸款4萬元,安裝容量為5.3千瓦的小型光伏電站,年均發電量約為8000度,年收益約為6000元,貧困戶每戶年可實現增收2000元。發展水稻育秧大棚基地項目,投資250萬元建設的現代化水稻育秧大棚基地項目,共建佔地面積107畝大棚50棟。利用水稻育秧大棚閑置期搞食用菌和馬鈴薯、油豆角、西瓜及其他反季節果菜種植,年可實現收入60萬元,利潤30萬元,帶動村民就業60人。基地經營大戶與14戶貧困戶簽訂了3年幫扶合同,形成了經營大戶+貧困戶的幫扶結對模式,已為建檔立卡戶分紅4800元。外出務工人員達到400人,實現收入900萬元。上扶貧惠民油坊項目,申請扶貧資金131.87萬元,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建設廠房300平方米,年處理2000噸的大豆深加工項目投入運營,又為振興的和安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和安村作為抗聯谷家窯屯突圍戰原型地,充分挖掘紅色經典故事,今年將利用手繪的形式將場景畫幅展現,讓村民牢記歷史,繼承和傳揚抗聯精神,讓外界了解和安、認知和安。制定了和安村村民公約,引導村民樹民風、育新風,文明生活、文明生產,村民的觀念得到了明顯改觀,64戶農戶都被評為『十星文明戶』。

  如今的和安村,村路硬化、柵欄齊整、路燈明亮、橋涵通暢、道路邊溝整潔;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300平方米的社區活動中心內,紅色書屋,寧靜溫馨;紅色課堂,書聲琅琅。一個規劃有序、村容整潔、綠化美化的和安村呈現在人們面前。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