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每年千人因飲食不當就診 罪魁禍首竟然是這些……
2020-10-14 09:49:00 來源:大慶晚報  作者:鄒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0月14日訊 『雙節』剛過,您家中的剩飯剩菜是怎麼處理的?泡發的木耳、銀耳,隔夜後吃了安全嗎?食用過了保質期的河粉、發酵食品會不會中毒?我市是否發生過食物中毒事件?市民在食用自制食品時,應該注意什麼?

  10月12日,記者分別來到了市第四醫院、油田總醫院、龍南醫院,進行了采訪調查,獲知我市每年有千人『吃剩飯菜』進醫院。

  現象一吃剩飯剩菜進醫院

  在市第四醫院急診科,該科主任傘春雨告訴記者,雙節期間,接診的患者要比平時多一倍,其中因食不潔食物造成上吐下瀉的患者,不在少數。

  有吃大閘蟹數量過多,腹痛嘔吐來急診室就診的;有吃自制食品,不知道過期了,導致胃腸疼痛來就診的。

  傘春雨主任講,其中有一位老人,吃了放在冰箱裡好幾天的剩菜,上吐下瀉,家人趕緊把老人送到醫院。

  據了解,老人平時特別節儉,每天的剩飯、剩菜,她從來都捨不得倒掉。雙節期間,兒女們都回來了,老人做了一大桌子菜,孩子們走了,菜剩了很多,老人就把菜放進了冰箱,一樣一樣地吃。

  沒想到,隔了幾天,當老人吃最後一道剩菜時,覺得菜裡有了怪味,老伴不讓吃,她非吃,不想吃完後,就覺得胃裡不舒服,直到後來上吐下瀉。

  到醫院後,經醫生診斷,老人是因為吃剩菜而導致的急性腸炎。

  現象二喝自制酸奶致腹瀉

  『最近一年,我們也接診過有患者因食用自制食品腹瀉的,通過治療,都康復出院了。』傘春雨主任對記者說。

  傘春雨主任介紹,有一位患者喜歡喝酸奶,按照網上教的方法自制酸奶,前幾次制作得挺成功,全家人喝了都沒啥事。可最後這次,家人喝了酸奶後出現了嚴重的腹瀉現象,只好來醫院就診。當時患者覺得不可思議,因為之前也自制過酸奶,喝了也沒啥事。

  對於這位患者的質疑,傘春雨主任解釋,自制酸奶是一種發酵食品,發酵過程就是培養細菌,創造適宜的環境,讓乳酸菌和牛奶中的乳糖發酵成酸奶。如果自制酸奶沒有滅菌過程,操作不當就會讓有害菌在發酵中滋生繁衍。

  傘春雨主任強調,一些自制食品很容易帶來安全隱患。比如,自家釀制的葡萄酒,自制硬件不達標,不能實現全程封閉消毒,很難達到衛生標准,有可能存在大腸杆菌超標的情況,從而導致腸胃不適。

  另外,現在很多家庭喜歡烘焙,不添加防腐劑,可這類食品最容易過期,不要認為放在冰箱裡面就沒事,時間長了,就會孳生細菌,給身體帶來傷害。

  現象三市民缺少健康常識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醫生接診過程中發現,很多市民缺少健康常識,比如,豆角要做熟了纔能吃,可有些人一直不太在意。

  『吃個豆角,咋還能中毒呢?』前不久,67歲的孫先生和愛人,因吃了沒炒熟的豆角住進了油田總醫院。

  據了解,兩人當天在市場買的豆角,回家後,把豆角切成絲後,直接用水焯了一下,然後撈出來用涼水洗後,放到鍋裡翻炒幾下,就盛出來了。

  中午11點多,兩人在食用豆角絲後,出現了惡心、嘔吐等癥狀。起初兩人也沒在意,但是到了下午,情況出現惡化,夫婦倆渾身無力,上吐下瀉,因為孩子都沒在身邊,便打電話找來了親屬,將兩人送到醫院。醫生確診,兩人屬食物中毒。

  油田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孟醫生說,豆角外皮的皂素和豆子的紅細胞凝集素,都會對胃腸道產生強烈刺激。皂素又稱皂?,本身是一種毒蛋白;豆角兩端、莢絲以及老扁豆,含毒素最多。

  孟醫生提醒,烹調豆角時,需加熱使豆角熟透纔能破壞其毒素,如果豆角沒有熟透,人吃了就可能會中毒。

  每年千人因飲食不當就診

  記者從市第四醫院急診科、油田總醫院急診科、龍南醫院急診科了解到,經粗略統計,市民因吃不潔食物前來就醫的患者,每年千人以上,這個數字不得不引起市民的注意。

  傘春雨主任介紹,每到夏天,年輕人因胃腸不適前來就診的明顯增多。大多病例都是因為不注意飲食衛生、缺乏衛生常識導致的,有的吃了隔夜食物,有的吃了變質食物,比如大排檔燒烤,有些肉串當天銷售不完,第二天接著烤,這樣就容易孳生細菌。別的城市發生過因食用不潔羊肉串引發的細菌性食物中毒,最終導致死亡的慘劇。

  除此之外,就是老年人,老年人因為生活節儉,捨不得扔東西,剩飯剩菜放進冰箱,以為冰箱是萬能的,放進去的東西就不會壞,食品反復熱著吃,這樣是不對的,一旦吃了變質食物,後果不堪設想。

  另外,還有一些老人,冰箱凍的肉,一凍就是一年,這種做法也是不正確的。

  油田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孟醫生說,冷凍只是暫時抑制住了肉類中原有細菌的活動,讓它們不再旺盛地繁殖,並不意味著細菌不再繼續生長了。一般含肥肉的肉品,不宜放超過3個月,瘦肉不宜超過半年。

  當心發酵食品、木耳、銀耳

  酸湯子在我省農村較為常見,一般將玉米面放於水中浸泡,使之發酵後,經水淘洗,濕磨成糊狀水面,用布兜起自然濾乾,或用柴草灰吸去過多的水分而成,含水30%左右,帶有不同程度的酸酵味,此類食物中毒發病急、病情嚴重、發展迅速,病死率高達40-100%,至今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

  由於椰毒假單胞菌,廣泛分布於外環境,因此在酵米面發酵過程中,很容易受該菌污染,產生毒性很強的米酵菌酸和毒黃素,對中毒者身體危害極為嚴重。

  除了米面制品,泡發木耳和銀耳也發生過多起中毒的案例。

  自制谷類發酵食品、泡發木耳或銀耳和谷類發酵制品,貯存不當或貯存時間過長,容易產生米酵菌酸毒素,加熱食用後仍可以引起食物中毒。

  木耳或銀耳泡發當天,要食用完。不要食用自采鮮銀耳或鮮木耳,特別是已變質的鮮銀耳或木耳。

  采訪中多數市民表示,自己曾經吃過酸湯子,也購買過很多發酵制品,那麼,挑選米粉這類的食品,應該注意什麼?

  傘春雨主任說,首先要看保質期,貯存時要注意保存條件和時間。

  在選購木耳或谷類發酵制品時,要選取具備正規資質的食品經銷商進行購買,同時要注意銷售環境的衛生狀況,選購有生產許可的正規產品,並注意產品標簽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和儲存條件,濕米粉當天食用不完,第二天不要食用。

  延伸閱讀

   米酵菌酸有多可怕?

  案例一:2020年7月28日,廣東省揭陽市一家腸粉店,發生疑似食物中毒案例,導致5人送醫,其中1人死亡。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消費提醒:慎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

  案例二:2020年5月19日,廣東省東莞市一名34歲女子,食用了前一天泡發的木耳,結果出現了嚴重的米酵菌酸中毒,導致急性肝功能衰竭,送醫後搶救無效身亡。

  案例三:2015年3月2日,遼寧省遼陽市文聖區小屯鎮一回遷小區內,一家四口吃完酸湯子後,在30小時內相繼離世。

  米酵菌酸中毒癥狀

  米酵菌酸毒素潛伏期一般為30分鍾-12小時,少數長達1-2天。主要表現為上腹部不適、惡心、嘔吐、輕微腹瀉、頭暈、全身無力。

  重者出現黃疸、肝腫大、皮下出血、嘔血、血尿、少尿、意識不清、煩躁不安、驚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無發熱。

  如果懷疑發生疑似中毒,必須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盡快催吐,排出胃內容物,以減少毒素的吸收和對機體的損傷,並及時送醫院救治。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