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潤心田
齊齊哈爾市心理健康公益大講堂微信群群主趙吉偉
2020年9月
我叫趙吉偉,是齊齊哈爾市關工委副秘書長,同時也是『關工委心理健康公益大講堂微信群』的群主。
2017年7月,為了適應和推進網上關工委工作,在齊齊哈爾市關工委的指導和支持下,依托齊齊哈爾市麗人心理諮詢中心人纔和網絡優勢,我創建了『關工委心理健康公益大講堂微信群』。『關工委心理健康公益大講堂微信群』自創建以來,緊緊圍繞市關工委的中心工作,以互聯網為主陣地,線上線下相結合,利用互聯網的有效平臺多方面、多角度開展關心、關愛青少年身心健康活動。三年來,我和我的團隊始終不忘初心,持之以恆,救助了無數的孩子和家庭,收到了明顯的社會效益。
一是充分發揮網上優勢,在微信群講好公益課。『關工委心理健康公益大講堂微信群』成員上限為500人,由各級關工組織成員和各年齡段學生及家長組成。該微信群創建後,結合當下青少年和兒童所面臨的壓力和心理問題,向群友從普及心理常識開始,循序漸進式進行線上公益講課。充分利用微信群語音講座不受時間、場地、人員限制的優勢,分別安排心理諮詢師,不定期、按不同人群需求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公開課的講座,並堅持每天向群中發送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或相關內容,在線為群友答疑解惑。截止目前,『關工委心理健康公益大講堂微信群』先後共有38名心理諮師行進義務授課102節,講課內容重點圍繞婚姻家庭中常見的情緒壓力,以及家庭生活中父母如何正確對兒童少年心理困惑及情緒疏導等主題進行交流、對抑郁癥及躁狂癥的有效預防及救治等心理學知識進行專業講解,並進行案例分享。三年來,參與收聽人數達11萬餘人次。尤其是今年疫情發生以來,我和中心的骨乾諮詢師們第一時間對外公布了熱線電話和微信號,利用微信群講公益課、開展『原創心理療愈故事』分享、『美食療愈』分享、『冥想放松訓練』,組織聯誼晚會等最朴素、最接地氣、最容易被群友們接受的方式開展活動。為使團體公益講座讓群友喜聞樂見,中心結合大家需求推出了新形式課程,其中我本人的《原創心理故事》,以真實案例為故事主線,直接觸碰心底的情緒情感,在潛移默化中達到疏導的目的;曉雪老師的《曉雪聊吧》,通過衣食住行,聊出百味人生,聆聽內在聲音,緩解被疫情衝擊的焦躁心靈;俐妍老師的《身心愉悅是最好的防毒面具》尤其引發大家的共鳴、共情。一堂堂精彩實用的微課,通過網絡傳輸到千家萬戶,使身在恐懼和焦慮中的人們能夠在心理上得到及時的安撫和疏導,穩定了人心的同時,也間接穩定了社會秩序。今年以來,結合疫情防控,中心共推出團體公益課32節,直接受益者6萬餘人次。
二是有效利用網絡平臺,上傳或轉發心理疏導文稿。由於微信群有上傳文稿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優勢,群友對群內上傳的各種稿件、小視頻可以隨時進行閱讀和觀看,還可以反復看。自微信群創建以來,我和另外兩個群管堅持每天上傳原創或轉發心理健康、心理問題療愈等文章,共計9000餘篇(段),上傳發布心理疏導文稿6000餘篇,上傳我本人原創相關文學作品160餘篇(首)。通過日積月累,這些內容和知識在潛移默化中使廣大群友的內心不斷得到強大,並且能夠在正確的引導下及時避免或處理好家庭系統中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在疫情防控期間,我們結合當前自媒體傳播快捷、覆蓋面大而且直觀的優勢,利用『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臺拍攝發布關於青少年身心健康、原生家庭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及相關內容的作品460個,點擊量超過20萬餘次。另外,我還和中心總督導曉雪老師、副主任俐妍老師先後兩次接受齊齊哈爾電視臺邀請,在《直播鶴城》欄目與觀眾見面,通過新聞媒體向廣大市民傳播疫情下如何做好認知和心理減壓,在特殊的情況下起到了非常大的穩定和安撫作用。
三是做好線上線下互動,將心理疏導效果落到實處。截止目前,『關工委心理健康公益大講堂微信群』的諮詢師們共義務接待群友線上個案心理諮詢3200餘人次,其中學生家長1900餘人次,青少年820餘人次。線下面對面對青少年進行心理疏導382人次,其中37名已經離校的初(高)中生和35名被多家大醫院確診為患有重度心理加精神疾病的高中生及11名在讀大學生,經過線下疏導及後續線上跟蹤鞏固後,全部返回校園開始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有11名患上嚴重心理疾病、有自殺傾向的孩子(包括小學生)經過微信疏導和長常期溝通關注,都回到正常生活軌道。我和中心另外7名骨乾諮詢師分別和幾十名做過心理疏導的孩子互加個人微信,做好後續的線上跟蹤關注和及時鞏固工作,不分時間對孩子們的求助給予及時的幫助、解困和陪伴鼓勵。如今,當年這些曾經對自己失去了生存信心、讓父母感到絕望和無助的孩子們,不但都回歸到了正常的生活當中,而且已經有多人大學畢業參加工作,有的康復後考取了教師資格證,當了教師;有的考過了英語四、六級,還有2人參加研究生考試。有一個男孩兒於今年大學畢業後以年薪二十萬的優厚條件,進入到了世界五百強企業就職。這些孩子不但和我及中心老師們建立起了良好的信任關系,而且重新找到了自我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特別是在疫情期間,我們在『關工委心理健康公益大講堂群』基礎上又新建了6個不同行業群體的心理援助微信群,針對突發事件帶來的應激反應中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通過24小時熱線、微信,一對一心的方式進行心理疏導、減壓,共義務接待616人次的個案心理疏導,全部達到預期效果。其中,成功幫助16名防疫一線工作人員打開心結,安心回到工作崗位繼續工作;成功為136名學行疏導了因疫情和網課以及長期和家長相處所帶來的焦慮情緒,5名有嚴重自殺傾向的青少年經過我們及時有效的乾預和引導,重新樹立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氣,避免了悲劇的發生。
四是在成果中感受價值的體現。『關工委心理健康公益大講堂微信群』創建三年來,不斷得到家長喜人的反饋,每個重新回到生活正軌的孩子,都讓我和我的團隊老師們感到無比興奮。2018年春,遠在威海工作的一名在大學期間得到中心救助的男孩,帶著他參加工作後發的第一個月工資,從威海幾經輾轉來到齊齊哈爾,他說就為請我吃頓飯,當面和我說說他現在的工作和生活。臨別時,小伙子動情地說:『趙姨,什麼也阻擋不了我漂洋過海來看您,是您改變了我的人生,我會感謝您一輩子。』2019年,一個曾經患有嚴重燥狂和抑郁的十歲小女孩也特地來看我,並且和我約定每年花開的時候都要來看我,經過心理疏導,她的學習成績也上來了,每次都考雙百。今年轉學到了市區,她第一時間告訴了我並相約見面。還有一個外縣小女孩兒,因為心理壓力而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出現了幻聽幻覺,自虐得傷痕累累。了解到她的壓力和焦慮來源後,我針對孩子實際情況進行微信跟蹤,及時關注疏導,孩子漸漸變得開朗自信起來,學習成績一路猛追,前進了200多名,今年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向往已久的重點高中。類似這樣的事真的太多太多了,每一次看到孩子們的好消息和變化,我內心都是莫大的喜悅和欣慰。三年來,中心接待並疏導成功的來訪者中,最大年齡的82歲,最小年齡的只有6歲。這些人康復後,也都通過微信保持著聯系,有時他們會與中心老師進行微信或視頻聊天,聊聊生活近況,對一些困惑及時尋求解決,彼此相處的如同生活中的朋友親人一樣。由於互聯網的便利與快捷,通過線上疏導過的人群如今已經遍布到上海、天津、安徽、山東、雲南、吉林、遼寧等二十幾個省市地區。
五是增強心理疏導的社會影響力,擴大受益人群覆蓋面。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漸突顯,而預防和全社會重視也成為了一個尤為重要的突出問題。2018年,心理諮詢中心落實市關工委下發的在全市范圍內實施『青少年心靈亮化工程』的要求,自籌資金定制了50塊帶有微信二維碼的標識牌,首批在開展試點的北三區選擇50家包括街道、社區、學校、幼兒園等在內的試點單位進行掛牌,讓更多需要心理疏導的人能夠直接獲得中心的聯系方式,及時添加中心老師的微信,通過互聯網進行線上交流,使更多的人有機會得到及時的諮詢幫助。
中心在充分利用好網上微信群便利、快捷的有效宣傳途徑外,還注重做好線下對接活動。先後多次深入到到幼兒園、大專院校、機關事業單位、企業、養老機構及社區、村,為各行各業人群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和心理壓力疏導的公益講座。每次講座後,都有很多現場人員通過掃描微信二維碼的方式添加講課老師的微信,建立線上互動聯系,實現了互聯網+關工線上線下互動的真正意義,收到了良好的社會實效。2019年春,諮詢中心又與齊齊哈爾師范專科學校結成共建對子,將諮詢中心作為該校心理系學生的實習基地,為學生們進行了題為《心理諮詢師在社會實踐中應具備的能力》的講座,課結束後,所有在場學生全部自願加入中心為這個群體專門創建的『麗人師專共建』微信群,孩子們通過微信群和中心老師們進行互動,更加堅定了從事這項特殊職業的信心。2020年6月,中心又被龍沙區黨員乾部教育培訓中心確定為心理健康教育流動教研室,我和中心另兩位諮詢師被聘為兼職心理課教師。
三年來,我和諮詢師們邊學習邊成長,有10名骨乾諮詢師分別到北京、沈陽、山東、哈爾濱等地參加高端心理諮詢師業務進修學習和交流,僅學費一項就投入9萬餘元。我們還在心理健康公益大講堂中招募對心理學熱愛的人員,報名參加『加加由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和中國心理衛生協會雙一級協會認證的心理健康社會工作培訓,截止目前已經有35人通過考試獲得證書。有了這些人員的加入,不但為我市的心理健康事業增加了後備力量,更為將來心理健康工作的普及提供了有力的後續人纔保障。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我深信,我和關工委麗人心理諮詢中心的全體人員在未來的日子裡,一定會不忘初心,堅守使命,緊緊圍繞市關工委的中心工作,用紮實的理論基礎和適應社會發展新知識、新理念不斷學習與注入,使中心諮詢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得到不斷提高。同時我也深信,在上級關工組織的正確領導和全力支持下,在廣大群友的共同珍惜和維護下,『關工委心理健康公益大講堂微信群』會使越來越多的人受益,而我和我的同事們也將一如繼往,為關心下一代這份神聖的事業奉獻我們的知識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