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0月15日訊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在這豐收的季節裡,第八屆黑龍江綠色食品產業博覽會和第三屆中國·黑龍江國際大米節將於18日在哈爾濱國際會展體育中心開幕。連日來,本報報道了此次盛會的消息,不僅引起廣大市民的廣泛關注,還引得遠方游子頻頻連線本報編輯部,大家紛紛表示,『無論我們走到哪裡,鄉音鄉情最是難忘。關於家鄉的味道,記憶最深的就是兒時那一碗熱氣騰騰的大米飯了,秋收季節,家鄉的一粒好米,勾起了我們濃濃的鄉愁,聽聞此次大米節線上同步,我們一定要隔空郵購這家鄉的味道!』
印尼華僑李海濤:人雖在外漂胃還是中國胃
11日,印尼華僑李海濤連線本報記者。今年49歲的李海濤介紹,他是黑龍江省肇源縣人,2006年6月來到印尼首都雅加達。剛到印尼時,飲食上很不習慣,當地特色美食『印尼炒飯』要加咖喱調味,炒出來的飯略帶酸辣口,和自己的口味南轅北轍。創業的那些年,人雖在外漂,胃卻還是中國胃,常常想念兒時媽媽蒸的一鍋大米飯,還沒等蒸熟就會滿屋飄香。有時實在饞咱們國產米了,也會到當地的中餐館點個最家常的蛋炒飯解解饞,但口感也總是差強人意。
由於自己年輕時曾學過廚師,嘴也比較叼,加上特別想念家鄉大米的味道,李海濤一直有個夢想,就是在印尼開一家中餐館,主食就賣家鄉的大米飯。值得高興的是,2016年,李海濤攢夠了錢,這個夢想實現了。李海濤說:『肇源大米產自世界公認的北緯45度黃金水稻生產帶,松嫩平原腹地,松花江源頭,長粒型,米粒飽滿,晶瑩剔透,清香濃郁,富含鈣鐵鋅等多種維生素,用它做出的米飯潔白光潤、香氣撲鼻。開業前我回到家鄉肇源,貨比三家,終於找到家鄉最好的大米,開業前幾天試做的時候,米香飄到門外引來不少當地人前來詢問,開業前一天,我開心得一夜沒合眼。現在店裡好多客人都是衝著米飯來用餐的,不僅店裡生意非常好,我自己還能隨時品嘗家鄉的味道,生活簡直太美了。』
海南趙芳:別人行李箱裝的是生活用品我的裝滿了方正大米
12日上午,記者連線身在海南的趙芳。26歲的趙芳說,她是黑龍江省方正縣人,2014年到海南省海口市上大學,現在海口做服裝生意。已有1年零3個月沒有吃到方正大米了。
趙芳說:『2014年我到海南上大學,第一次離家這麼遠,不適應南方濕熱的天氣,當地的米怎麼吃都覺得沒味道,感覺渣渣的,一個月都沒怎麼好好吃飯,一下子瘦了十多斤。有好幾回哭著給家裡打電話,說想家裡的米飯。』
趙芳回憶,去年夏天回老家前特意打電話叮囑媽媽:『晚上多燜點米飯,我到家先來兩碗大米飯,都饞好久了。』趙芳說,剛進屋的時候就聞到了滿屋大米飯的香氣,那是她在外時最想念的味道。假期結束,回程時趙芳買了一個大行李箱專門用來裝大米,她說:『別人的行李箱裡裝的都是生活用品,我的裝滿了方正大米,帶著家鄉的味道纔安心。』
遠嫁新加坡的何曉麗:無論走到哪還是最愛家鄉的米
12日,遠嫁新加坡的家鄉人何曉麗連線本報記者。她表示,不管走到哪,還是最愛家鄉的五常大米。36歲的何曉麗介紹,自己的老家在黑龍江省五常市,嫁到新加坡已經十年了。這期間,她不斷讓自己適應那裡的一切,最主要的就是飲食,但這麼多年始終沒有吃慣那裡的大米,新加坡市場有賣泰國的香米,也有印尼的米,還有馬來西亞進口的,每樣都試過各種做法,自己卻始終懷念家鄉的五常大米,不僅因為它是馳名中外的金字招牌,最主要是五常大米顆粒飽滿、色澤清白透、香味濃郁。
何曉麗說:『今年過年,表妹一家到新加坡旅游,出發前她問我帶些什麼,我毫不猶豫地說「大米,能帶多少就帶多少,其他什麼都不要,超重的費用我拿,實在是太想念家鄉的味道了,每當聞到五常大米的飯香,我就好像又回到了家鄉,每年都期待著有親人來,能給我帶些家鄉的大米,平時也會讓親戚朋友給我郵寄。』
北漂電腦程序員楊長海:家鄉的米香對我來說有一種魔力
13日,記者連線北漂電腦程序員楊長海。老家在黑龍江省慶安縣的楊長海大學畢業後來到北京,作為程序員,他經常是忙忙碌碌,工作壓力也大,有時都顧不上吃飯。他說:『一方面是因為自己太忙了,有時候系統突然出問題,就要加班加點解決。還有就是這裡的大米,我實在是不喜歡吃。』
楊長海的同事知道他是慶安的,都說要吃他家鄉的大米,每隔一段時間媽媽就會郵寄給他一些,可總是不夠給同事們分的。楊長海說:『家鄉的米香對我來說有一種魔力,當我吃到那一口家鄉的大米飯時,不僅減壓,還會激發我內在的「小宇宙」,做起程序來效率格外高。』
他們雖漂泊在外,卻都不約而同地獨愛故鄉的米,因為那濃濃的米香裡有他們兒時熟悉的味道。采訪即將結束時,聽聞18-22日大米節開幕期間,龍江十大好米線上同步售賣,大家紛紛表示,要在線上郵購今年的新米,品嘗家鄉的味道,以解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