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井村全貌。

工作隊為四井村打造『小山』香瓜品牌出謀劃策。

工作隊員在貧困戶李亞學的花卉基地查看花苗長勢。

今年5月,四井村生態扶貧基地建設完成。

在扶志超市,村民可以用愛心積分兌換日用品。

保潔隊員對村容環境做日常維護。
黑龍江日報10月15日訊 乾淨整潔的水泥路縱橫交錯,房前屋後的綠化樹郁郁蔥蔥,明亮的路燈點亮回家路,閑暇時村民在廣場上扭秧歌話家常……一幅鄉村田園圖景讓人陶醉——金秋時節,記者在龍江森工集團定點幫扶的綏棱縣克音河鄉四井村看到了這樣的景象。這個昔日遠近聞名的省級貧困村,去年年底已實現全面脫貧,耀眼的成績背後,凝聚著龍江森工集團的國企擔當。
四井村全村773戶2745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79戶,貧困人口424人。2017年6月,龍江森工集團前身省森工總局承擔起幫扶四井村脫貧攻堅的使命任務。
2019年,改制後的龍江森工集團各項工作千頭萬緒,而此時也正是脫貧攻堅最吃勁的時候,集團黨委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幫扶工作。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旭東定期深入四井村實地調研指導脫貧攻堅工作,集團主管領導黨委副書記姜傳軍,聯絡員、黨委組織部部長趙宏宇多次深入四井村推動落實好各項幫扶舉措。
截至目前,龍江森工集團累計為四井村投入幫扶資金500多萬元,四井村『三有三通』全部達標,『五個產業』『七個基地』初步建成,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村容環境全面提昇,村民精神面貌煥然一新。2019年底,四井村179戶貧困戶全部脫貧出列。
數讀
●截至目前,龍江森工集團累計為四井村投入幫扶資金500多萬元,四井村『三有三通』全部達標,『五個產業』『七個基地』初步建成。
●森工集團黨委連續三年組織省森工總醫院的醫療專家進村開展大型義診活動,累計為1000多名村民進行了診療服務,免費送藥7萬餘元。
●綏棱林業局有限公司出資30萬元為四井村建設的生態扶貧基地,種植水曲柳5000株、糖槭樹5000株。
●今年,森工集團投入49萬元,工作隊通過爭取農機政策補貼資金15萬元,購置了12臺套農機具,四井村農機總量達到24臺套,完善了農機作業服務產業鏈,每年可為四井村增收30萬元。
謀劃脫貧乾實事掛圖作戰爭上游
2019年6月,受龍江森工集團指派,綏棱林業局有限公司繼續組織實施四井村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劉翔明主動請纓,作為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帶領王德梁、張紹彬、於海軍3名同志進駐四井村,開啟新一輪駐村扶貧工作。
工作隊駐村後的第一件事兒,就是摸村情、訪農戶。劉翔明帶領隊員挨家挨戶走訪,冒風雨、頂星夜,往返鄉路,不知疲憊。燈光下、炕頭邊,與貧困戶促膝交談、貼心交流。根據匯總上來的情況,工作隊精心制作了四井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動態管理圖板,全村179戶貧困戶的住址、致貧原因、落實享受政策情況等內容一目了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工作隊為四井村科學制定了2020年脫貧攻堅計劃,掛圖作戰、跟蹤推進,全力幫助村兩委將藍圖化為現實。
從綏棱林業局有限公司駕車15分鍾左右,緊鄰村村通公路,一座近6米高的大門引人注目,藍色主基調構成的龍、鳳、蘭、竹、菊等圖案繪制成一個牌匾,上書『四井村歡迎您』幾個大字,這大門是工作隊來之後帶領村民用廢棄材料修建的。
進入村門,一條150米的水泥路展現眼前,路面平整潔淨,左側一座座磚房錯落有致,右側一排太陽能光感路燈站得筆直,兩側的排水溝和分類垃圾桶規整到位,宣傳展板上『四井村2020~2025年鄉村振興規劃』十分醒目。這就是昔日那個省級貧困村,3年時間裡,她徹底變了樣。
『沒有駐村工作隊,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好日子』,這是記者聽到村民說得最多的話。
談起村子的變化,四井村黨總支書記王海峰眉開眼笑:『以前村經濟情況在全鄉8個村倒著數,現在能排到中上游了,村民家的家底也都厚實了!』『俺村進步了之後,縣領導誇俺們乾得好,鄰村也來學習考察呢。』一旁的村民郝雲祿補充道。
記者了解到,森工集團黨委連續3年組織省森工總醫院的醫療專家進村開展大型義診活動,累計為1000多名村民進行了診療服務,免費送藥7萬餘元。2020年春節前夕,集團黨委下撥價值總計10萬元的救助資金和物資,全覆蓋走訪慰問了全體貧困戶。
做強產業建基地致富找到新出路
在四井村,一塊寫著『生態扶貧基地』的大型展示板立在道邊,它的後面是一塊佔地30畝的林木種植區,夾在大片的高粱和水稻之間,顯得十分獨特。
『這是今年5月綏棱林業局有限公司出資30萬元為四井村建設的生態扶貧基地,種植水曲柳5000株、糖槭樹5000株,林下間作紅小豆和返魂草。』劉翔明踩著泥濘的黑土地,邊介紹邊查看林木的生長狀態。『到基地做管護一天能收入50元,在家門口乾點活兒,既掙錢還省心,多虧了工作隊劉書記給我們上了好產業!』貧困戶孫長海高興地說。
培育產業是實現穩定脫貧、鄉村振興的治本之策。針對四井村的貧困現狀,工作隊幫助村兩委厘清發展思路,提出做強農機作業服務、木耳種植、光伏發電、生產鮮食玉米、擴大勞務輸出『五個產業』,建好綠化苗木、生態雜糧、生態果蔬、花卉綠化、家禽養殖、中草藥種植、生態雜糧加工『七個基地』的發展規劃。
生態扶貧基地,利用龍江森工集團的行業優勢,有針對性進行產業幫扶帶動,贏得更多生態『紅利』。工作隊通過省新農村促進會聯系,促成了四井村與黑龍江省三合源農業發展公司合作,搭建起了中石油華油集團銷售平臺,解決了村裡種植的紅小豆等生態雜糧產品銷售的後顧之懮。
『生態扶貧基地僅雜糧和中草藥種植,當年就可收益3萬元,3年後,綠化樹苗可收益15萬元。「林糧藥、長短效」相結合,提昇了土地的附加值,僅這一項就帶動貧困戶30戶,每戶預計增收500元。』扶貧工作隊的王德梁給記者算了筆賬。
多產業開花,讓每位村民都找到適合自己的致富之路。
今年,森工集團又投入49萬元,工作隊通過爭取農機政策補貼資金15萬元,購置了12臺套農機具,使四井村農機總量達到24臺套,完善了農機作業服務產業鏈,每年可為四井村增收30萬元。此外,工作隊利用綏棱林業局有限公司的勞務派遣機構平臺,在今年疫情發生的特殊形勢下,輸出勞動力150多人,到北京、大連、上海等地務工,其中貧困戶91人,勞務輸出一項人均年收入25000元。
58歲的孫興秀此前參加了工作隊組織聯系的育嬰培訓班,學習期間,工作隊租一輛大客車,每天一大早就接村民去縣裡學習。『聽說這個職業在城裡一個月能賺好幾千塊,甚至能上萬元呢……』孫興秀興奮地說,感覺幸福生活離自己更近了一步。
通過做強『五個產業』,建好『七個基地』,四井村每個貧困戶至少有兩項以上產業帶動,貧困戶戶均年收入不低於10000元,切實解決了貧困戶脫貧不返貧的問題。
村屯環境大變樣文明鄉風初長成
秋日裡的東北,天越來越短,傍晚五六點天已經黑了下來,而此時正是四井村秧歌隊的『團建』時間。大伙吃過晚飯,不約而同聚到小廣場上,在太陽能路燈下,村民們開始了一天勞作後的休閑與快樂。
『走,咱也去看看熱鬧。』劉翔明領著記者一行往屋外走,剛推開門,喜慶的音樂便飄了過來。小廣場上,已有七八位村民身著鮮艷的服裝,手拿扇子扭得不亦樂乎。
村民孫大姐說:『現在村裡的環境好了,以前沒事就打麻將的風氣也少了,大家吃完晚飯都會出來活動活動。』
來到四井村,工作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環境衛生搞好。在協調綏棱林業局有限公司投資160萬元對全村11個屯進行全面綠化的基礎上,開展了環境衛生治理會戰。『今年我們又投資了十多萬元,安裝了80盞太陽能路燈,新建了村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景觀帶,實現了11個村屯主要街道亮化全覆蓋。』劉翔明說。
在綏棱縣扶貧辦的支持下,工作隊幫助四井村修復斷頭道路2.2公裡;依靠農業農村局扶持和自籌資金,重建了小山灣大橋;在防汛抗災期間,為范雲海等16戶村民解決了存在多年的排水難題……截至目前,四井村栽植綠化樹7696株、花灌木23785叢,修建綠籬950米,更換柵欄1650米。
村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面貌發生了變化,駐村扶貧工作隊看在眼裡。他們協調綏棱林業局有限公司工會出資為11個村屯組建了秧歌隊,購置了音響和秧歌服,成立了200餘人的秧歌協會。今年『十一』前夕,四井村首屆『迎國慶·慶豐收』秧歌比賽成功舉辦。
在駐村工作中,4位隊員真心把四井村當成自己的家,雖然他們都是上有老小有小的家境,離家也只有15分鍾的車程,但隊員們經常在村裡一住就是20多天不回家。工作隊千方百計為村民謀福利,免費義診送藥,定期技術培訓,受到村民一致歡迎。今年高考成績公布後,工作隊與村兩委籌措8700元,為村裡被錄取的應屆畢業生發放了助學款和獎學金,紅包攥在手裡,溫暖留在心裡。
『經常有村民往我們住所門前放蔬菜水果,有時都不知道是誰放的』,劉翔明說:『最欣慰的是村民遇到困難第一個想到我們,「有事找工作隊」已成為村民們的口頭禪,這說明我們的付出得到了認可。』
扶貧真心換來村民愛心。當年初疫情來襲時,平時省吃儉用的村民這次『豪橫』起來,向疫區捐款號召發出後,100元、200元的捐款紛至沓來,四井村成為全鄉8個村捐款最多的村。從只顧『小家』到甘為『大家』,四井村鄉風文明有了質的轉變。
扶貧扶智更扶志留下不走工作隊
本著『扶貧先扶志,兜底不兜懶』原則,扶貧工作隊對四井村有勞動能力、無脫貧志氣的貧困戶不怕麻煩,三番五次走訪入戶,為他們量身定制脫貧方案。
村裡58歲的李亞學是個貧困戶,工作隊了解到他喜歡養花後,帶他去鄰村學習花苗培育技術,還為他免費提供大棚和花種並聯系銷路。今年他種了一個大棚的孔雀草,盈利1萬多元。如今的李亞學一改昔日的懶散,一心要過上好日子。記者鑽進大棚時,李亞學正在給黃瓜苗澆水。『明年我准備把3個大棚都種上花苗,花期過後再繼續種菜,什麼都不耽誤。明年我加倍好好乾,肯定是豐收的一年。』
扶貧必扶智,扶技來助力。工作隊在對179戶貧困戶調查走訪後深深意識到,貧困戶只要有一技傍身就可以有效防止返貧的出現。
對有勞動能力、無脫貧技能的貧困戶,工作隊因勢利導、因戶施策,邀請專家舉辦育嬰、家政服務、黑木耳種植等各類培訓班,組織40名村民參加省技能培訓班。組織村兩委班子和村民代表到農博會參觀學習農業新科技、新業態,讓村乾部和村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技能,切實增強了村民想脫貧、會脫貧、能脫貧的信心和底氣。
工作隊幫助村裡建立了『龍江四井』網站、『美麗四井』微信公眾號和『綠品農家』微店,注冊了『瓜翁富』和『綏四雜糧』兩個品牌商標。通過線上線下宣傳銷售『小山有機雜糧』『小山甜瓜』『小山蔬菜』『小山灣溜達雞』等產品,打造了四井村農產品品牌;並積極協調幫助四井村銷售小雜糧,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工作隊還利用緊鄰綏四路的4棟溫室和16棟大棚,引進能人種植葡萄,闢建生態果蔬基地,將13戶瓜農整合組建小山甜瓜協會,注冊了商標,抱團闖市場,為發展觀光采摘和鄉村旅游打基礎。
『這是我們村第一次有去省城學習的機會,回來後大家不用督促,主動學技術,自己出去找工作,生活越來越有奔頭了。』四井村婦女主任范長艷感慨道。
對口幫扶,『授人以漁』。龍江森工集團對四井村的幫扶,從前期的資金投入,到更多的智力幫扶,為四井村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隊伍』。日前,《四井村2020-2025年鄉村振興發展規劃》已起草完成,工作隊又帶領村兩委班子深入到甘南縣興十四村學習,以此提昇村乾部的創新意識和發展能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機銜接。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交上三年扶貧答卷,龍江森工人並不滿足,在他們心裡,四井村是永遠的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