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肇源大米飄香國內外 挺進國際大米高端俱樂部行列
2020-10-16 09:19:51 來源:東北網-大慶日報  作者:徐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0月16日訊 『一碗米』連著天下糧倉,關系糧食安全。從上榜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到區域品牌價值83.53億元;從默默無聞,偏居一隅,到兩奪國際大米『銀獎』,再到日前正式入選首批中國100個受歐盟保護地理標志……伴隨著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美譽度的持續提昇,肇源大米從國內飄香到『香氣外溢』,一步一個腳印,昂首挺身步入國際大米高端俱樂部行列。這些驕人成績的背後,彰顯了肇源人對大米品質孜孜不倦的追求,肇源人用一場從田間到餐桌的神奇之旅,為八方食客帶來精致的舌尖享受。

  憑借地理優勢精耕細作造就『舌尖美味』

  大米種植,自然環境是第一決定因素。對位於北緯45度、松嫩兩江左岸的肇源來說,得天獨厚的國際水稻黃金種植帶、流金淌銀的松花江水,賦予了肇源大米金字招牌的底氣和稟賦。2019年,經黑龍江國際大米節評委專業評測,肇源大米鈣、鐵、鋅、硒等微量元素均是普通大米的幾倍到幾十倍,蒸出的米飯清香可口、甜香潤滑。

  肇源農業種植經驗豐富,全國聞名的『52豐產經驗』便來自該縣。近年來,肇源上下更是把水稻生產作為第一農業工程,舉全縣之力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蓄積新優勢。智能化催芽、測土配方施肥、綠色防控這些『高大上』的農業種植技術在肇源早已是『家常便飯』。

  『目前,我們已在全縣上下推廣實施產品質量優質化、旱育壯秧規模化、全程生產機械化、葉齡指標計劃管理的「三化一管」栽培技術。』該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殷廣峰介紹,目前,全縣水稻生產已走上規模化、科學化發展軌道。

  憑借科技優勢打造糧食種植『十八般武藝』

  大米種植,種子是關鍵因素。在這方面,肇源人不甘於『靠天吃飯』,下大力氣把育種催芽與科技搭上『茬』。在育種環節上為了讓種子『抗災、高產、質優』,該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邀請水稻種植專家實地踏查、共同研究。5年內,先後引進推廣了吉宏6號、吉源香1號、稻花香2號等優質品種,並逐漸向全縣范圍推廣,尤其是種植吉源香1號的水田經受住了臺風『巴威』『美莎克』『海神』考驗,一塊地也沒有出現倒伏。

  在智能催芽上,以水稻控溫技術為支橕的智能催芽車間,目前已在全縣上下『開花結果』,通過人工控溫,能夠保證芽種始終保持在恆溫狀態,確保芽種成活率。『目前,水稻催芽技術已在我縣大規模鋪展開來,種子催芽已徹底告別「火炕烤、棉被悶」的粗劣方式。』殷廣峰說。今年,全縣采取智能催芽的種子達到80%以上,通過農業技術的『友情客串』,田間地頭這出『科技戲』肇源縣唱得響亮。

  此外,無人機、直昇機已經是肇源人水稻種植過程的『常客』。目前,該縣按照全產業鏈、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目標,對大米從種植到產銷全過程精耕細作,走出了一條農業搭臺,科技唱戲的新路子。

  憑借服務優勢助力大米企業『走出山門』

  近些年,?魚溝、婁家寨、乾緒康等肇源龍頭企業相繼登上央視舞臺,逐漸被全國大眾所知曉,打出了產業知名度。肇源企業為何讓央視如此青睞?這一切,與縣委縣政府確立的戰略目標密不可分。

  據了解,近年來,該縣牢固樹立『貴』在生態的發展思路,把發展壯大以食品加工為主導的『1+3+N』產業體系作為『主攻方向』,把提昇肇源大米附加值和品牌知名度作為『一號工程』,對縣內大米加工企業實行保姆式一站服務。

  『這些年,企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縣委縣政府的貼心服務。』對此,?魚溝實業集團董事長蔡雲樓感觸頗深。他告訴記者,從與阿裡巴巴香甜農場合作,到牽手中石化、中石油,走上海軍航母餐桌,從一個地方小企業一步一個腳印,逐步實現譽滿全國的華麗轉變,這一切,都離不開縣委縣政府的全力支持。

  為了讓?魚溝為首的食品加工企業『走出山門』『借船出海』,該縣從簡政放權、拓展市場、打造品牌等多方向協同發力,為企業積極提供從園區選址、項目資金到推介宣傳的一站式保姆服務。

  目前,龍江水稻大王王洪波、國際大米節銀獎?魚溝、農交會金獎乾緒康……肇源大米已成為四海之內、家鄉父老為之稱贊的驕傲。『我們就是要像培養孩子一樣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通過我們服務上的用心,真正讓企業乾的安心,讓消費者吃的放心。』肇源經開區服務中心綜合部部長苗瑞清說。

  下一步,肇源縣將繼續大力培育壯大以食品加工為主的『1+3+N』產業體系,堅持大米優先的主攻方向,持續加大統一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進一步拓展供應鏈、延長產業鏈、擴大價值鏈,繼續提昇品質、深耕市場,讓肇源大米走上更多人的餐桌。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