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6日訊 10月13日,在甘南縣甘南鎮曉光村,水稻收割機穿梭於田間,農用拖拉機及時將收獲的稻粒運回,一派繁忙的秋收景象。
『氣象預測說,陣雪、雨夾雪天氣有來臨的跡象,現在我們就是突出一個「搶」字,機械和人力收割同時進行。』曉光村村民昝立成告訴記者。
民兵連長昝永利說,為了最大限度提昇收割速度,他們申請了今年省政府對玉米、水稻收獲機械改裝給予補助的利好政策,對水稻收割機進行了改裝,改裝後的機械,更利於收割倒伏水稻,大伙兒預計了一下,都使用上改裝機械,全村18000多畝水稻在10月25日左右就可以全部收獲完畢。
家住甘南縣興十四鎮興武村的徐玉輝,最近一段時間異常繁忙。他家今年種了230畝玉米,因為之前臺風影響較大,他早早便開始了搶收。按他的說法,倒伏的玉米得「戧茬」收割,而且會有少部分玉米棒遺落,得再配上人工撿拾,效率比正常地塊低,這收獲工作自然就需要搶前抓早。
興武村會計郁章波介紹說,目前村民對於搶收都形成了共識,都在為此奔波。受天氣影響,今年的玉米水分大於往年,所以村裡的晾曬場和村民自家的場院也都已利用了起來,對及時收回的玉米進行晾曬,確保盡快達到脫粒烘乾標准,避免出現焐霉現象造成損失。
為保證不出現『雪捂糧』現象,甘南縣對全縣秋糧收獲實行倒計時推進,實行包保到戶、到地塊。目前,全縣正按照先收倒伏作物,後收正常作物;先收水稻、大豆,後收站稈玉米;先收成熟作物,後收晚熟作物;先收經濟作物,後收糧食作物;先收種子田,後收一般大田;先收丘陵漫崗地,後收低窪地的『六先六後』順序,科學組織力量進行作物搶收,力爭降低農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