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發布會直擊?樺南縣:決戰脫貧攻堅 趕好時代大考
2020-10-16 15:57:00 來源:龍視新聞聯播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10月16日,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五場——樺南縣專場。佳木斯市委常委、樺南縣委書記魯長友,樺南縣委副書記、縣長梁慶民,介紹樺南縣脫貧攻堅的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近年來,佳木斯市樺南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新長征路上必須答好的『時代之問』,較真碰硬督、凝心聚力戰,紮實推進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全縣貧困人口由2017年末的24837人減少到2019年末的1146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39%。2019年5月,經省政府常務會議批准摘帽退出。連續四年在全省市(縣)黨政領導班子扶貧開發成效考核中獲得A級成績。

佳木斯市委常委、樺南縣委書記 魯長友

  著力探索多元融合的致富新路,脫貧收入更加穩定、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堅持『產業』『就業』互補,2017年以來,產業項目累計實現收益1.7億元,貧困人口外出務工就業實現收入1.5億元,合力撬開了脫貧之門,走上了致富之路。

  ①產業扶貧促增收。投入7.45億元,建設光伏發電、棚室瓜菜、農副產品加工等扶貧產業項目142個,引導7090戶貧困戶發展庭院經濟、電商微商等項目,每戶貧困戶有2個以上項目帶動,人均收入由2017年6100元增加到1萬元。脫貧攻堅項目庫建設經驗在全國縣級脫貧攻堅培訓班作經驗交流。

  ②轉移就業拓路徑。深入推進『九八九』轉移就業脫貧工程,免費培訓貧困學員1460人(次),實現4988人(次)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年人均增收2.9萬元,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科學設立『10+N』公益性崗位,扶持壯大扶貧車間28個,吸納5670名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年人均增收2700元,實現就業質量和數量『雙提昇』。『樺南家政』被評為『國家級家政服務品牌』,被推薦為第二屆全球減貧案例。

  ③金融扶持添動力。為3151戶貧困戶發放扶貧小額貸款1.24億元,為14家合作社發放扶貧再貸款5944萬元,為貧困群眾購買小額人身意外保險和農業種植保險,助力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著力建設事關長遠的基礎設施,農村環境更加宜居、城鄉差距逐步縮小。

  立足當前補短板,著眼長遠打基礎。

  ①接通『放心水』。投入2.14億元,實施303個村屯飲水安全改造工程和188個村屯飲水鞏固提昇工程,管網改造2090公裡,安全飲水『應入盡入,不落一戶』。在全省飲水安全工程推進會上介紹經驗。

  ②建好『安全房』。投入2億元,新建改造泥草(危)房7979戶,貧困戶住進了安全房,實現了安居夢。

  ③鋪就『致富路』。投入10.1億元,建設農村公路、貧困村內路1455公裡,改造危橋87座,完成向陽湖柳毛河大橋、37.8公裡省道依饒公路、47.2公裡樺慶公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農村電網改造60個村,建設文化廣場83個,192個行政村全部接通有線電視和網絡寬帶,『三通三有』全部達標。

  ④打造『幸福村』。建設美麗鄉村37個、污水處理工程5處,改廁4369個,城鄉植樹44萬棵、栽植花卉174萬株,創建全國文明村1個、省級文明村7個、市級示范村10個、縣級以上文明村鎮94個,榮獲『全省美麗鄉村先進縣』。

  著力解決增進福祉的民需民盼,社會保障更加健全、幸福指數大幅提昇。

  堅持把民生小事作為脫貧大事,全力以赴改善民生,矢志不渝消除貧困。

  ①教育扶智阻傳遞。投入17.6億元,新建教學樓及食宿樓5萬平方米、塑膠操場27萬平方米,維修改造校捨5.4萬平方米,購置教學設備29.4萬套(件),招聘教師45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鞏固率100%,本科上線率67.3%,四年有5人考入清華、北大。職教中心在校生突破1200人,榮獲國家級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示范縣榮譽稱號。無論是城市還是鄉鎮,學校都是最靚麗的風景。全面落實『四免五助六保障』教育資助措施,資助貧困學生2.8萬人(次),全縣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學生無失學輟學,有效阻斷了貧困代際傳遞。代表全省接受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檢查排名第一。

  ②健康覆蓋解民懮。紮實推進『健康樺南』建設,投入15.3億元,新建縣醫院內科樓、兒科樓、中醫院綜合樓、康復樓、鄉鎮衛生院3.5萬平方米,維修改造1.5萬平方米,招聘醫護人員145人,購置大型醫療設備58臺套。全面落實『三保障一兜底』『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窗口即時結算等醫療救助政策,因病致貧人口住院合規費用報銷比例達90%,累計報銷2.9億元,享受健康紅利26.4萬人(次)。

  ③兜底保障防返貧。統籌落實綜合保障政策,貧困戶享受農保8459人、低保1.2萬人、殘疾人保障2654人、特困分散供養301人。實施農村人口『因災、因病、因禍』一事一議救助政策,線下救助53人,應兜盡兜、應保盡保,無返貧和新增貧困發生。

  ④自我造血激活力。堅持『物質脫貧』與『精神脫貧』並重,扶志與扶智並行,廣泛開展『爭星樹典、奪旗攻堅』、『講文明、治陋習、樹新風』等行動,培養選樹先進典型220個,激勵貧困群眾學有目標、趕有榜樣,堅決克服『等靠要』思想,切實解決精神貧困問題,人人謀增收、想脫貧、奔致富,全面樹立了勤勞致富、脫貧光榮導向。

  著力鍛造擔責敢當的先鋒力量,實乾作風更加硬朗,攻堅士氣空前高漲。

  堅持開局就是決戰、出發就是衝鋒,以擔當彰顯初心、以實乾踐行使命。充分發揮『關鍵少數』的』頭雁效應』,縣黨政主要領導遍訪83個建檔立卡貧困村,28名縣處級領導聯鄉包村扶戶,553名科級乾部『一戶一包聯』,鄉(鎮)村兩級書記遍訪貧困戶,372名駐村乾部、5300餘名幫扶責任人,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事,幫助貧困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問題6.5萬件,架起了連心橋,濃厚了魚水情,奏響了脫貧攻堅基層最強音。通過脫貧攻堅,堅定了理想信念、鍛造了中堅力量、強化了使命擔當、錘煉了過硬作風、增強了為民情懷、提高了實踐本領,提振了乾事創業精氣神,全縣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全面進步。連續6年獲得全市領導班子績效考評第一名,今年上半年3項經濟指標增幅全省第一,縣域經濟綜合排名全省第五,實現了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最好水平。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