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哈爾濱
搜 索
通河1341人『一幫一』提高脫貧『成色』
2020-10-20 08:09:5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0月20日訊 10月14日,記者跟隨哈爾濱市委宣傳部組織的系列新聞發布和實地采訪活動走進通河縣。實地走訪了通河縣通河鎮樺樹村,隨後采訪了通河縣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精准扶貧、脫貧攻堅,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新聞發布會。

  在樺樹村記者看到,這個320戶1250人的省級貧困村,近年來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引領下,努力發展鄉村經濟、大力推進鄉風文明,農村面貌煥然一新,入選全國首批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優秀典型案例,先後榮獲全國綠色小康村、全國生態文化村等榮譽,一幅村民富、村莊美、村風好的美麗鄉村新畫卷徐徐鋪展。

  村裡修建了百善圖、仁孝長廊、二十四孝文化街及村訓石等傳統文化景觀,設置了傳統美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展示圖板及標語百餘處,以傳統文化潛移默化教育引導村民。

  樺樹村第一書記王仲明向記者介紹,樺樹村近年來探索『生態變產業』路徑,確立大果榛子、木耳種植、棚室采摘三大特色主導產業和秸稈處理、果樹種植、庭院種植養殖經濟三大輔助產業。全村種植大果榛子100畝,食用菌、草莓、櫻桃、有機蔬菜基地80畝,林下養殖20畝。村民通過合作社入股分紅、農產品銷售、就近務工有了『三重收入』,全村年人均增收3000餘元。

  在隨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通河縣副縣長吳哈寧介紹,精准扶貧開展以來,通河縣聚焦識別、幫扶、退出『三精准』,強化責任、政策、工作『三落實』,做到了脫貧攻堅工作務實、過程紮實、結果真實。先後派出縣級駐村工作隊74支229人,選派1341名幫扶責任人與所有貧困家庭開展『一幫一』結對幫扶,實現了駐村定點幫扶全覆蓋。

  吳哈寧介紹,通河縣在脫貧攻堅中精准聚焦產業和就業扶貧,夯實增收基礎。發展光伏扶貧電站、生豬養殖場、食用菌栽培、大榛子基地等扶貧產業項目96個,帶動貧困戶1412戶,戶均增收2500元。今年投資1828萬元,實施了烏鴉泡鎮良種繁育基地、清河鎮肉鵝養殖基地等5個重點扶貧產業項目,帶動366戶貧困戶實現戶均增收3000餘元。建立利益聯結帶貧機制,培育帶貧經營主體26個,帶動貧困戶171戶,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狠抓金融扶貧,累計發放金融扶貧小額貸款5395.7萬元,通過自主經營或委托合作社代耕代養,1100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3000元。發展庭院經濟,1233戶貧困戶通過種養業實現戶均增收1070元。大力實施就業扶貧行動,開展扶貧技能培訓2000餘人次,通過多措並舉,貧困群體收入年均遞增達9.3%。

  如何提高脫貧質量?通河縣扶貧辦主任張寶華介紹,通河縣重點圍繞『兩不愁三保障』標准要求,3年來共投入2200萬元為貧困戶新建住房412棟、維修112戶、購買閑置房安置43戶、租賃安置住房274戶;投入3696萬元實施安全飲水改造維修項目41個,打水源井23眼,建設維修供水管網223公裡,安裝濾水設施303臺套,住房和飲水安全問題得到全面解決。

  張寶華說,防止返貧和新增致貧是精准扶貧的重中之重。通河縣建立健全了防止返貧致貧長效機制,將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和人均收入低於5670元的農戶納入監測范圍,對13戶返貧風險戶和45戶易致貧邊緣戶進行重點監測,逐戶落實幫扶措施。

責任編輯:姜繼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