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0日訊(記者王亮 霍梟涵 王原龍) 正在進行的第三屆中國·黑龍江國際大米節上,全球150餘種大米同時蒸煮,令中外嘉賓贊嘆連連,其中,數十種優質大米來自黑龍江。近日,記者在展館上尋稻味、品米香,挖掘大米背後的故事。


場景一:錯過的遺憾
五優稻4號,在泰國、日本等7個國家和國內22個省市的726份參評樣品中拔得頭籌,迎高光時刻,獲得粳稻組金獎。而生長在火山玄武岩石板地上的『石板大米』,種植五優稻4號,會怎麼樣?
記者在C館展位上,見到了種植著五優稻4號的『小朱家村石板大米』。黑龍江旅游投資集團駐牡丹江市寧安市小朱家村第一書記劉廣鵬告訴記者,他們大米入口綿軟滑爽,且富含十幾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但成熟期晚,需要150天左右,正常來說10月20日以後纔能收獲。因此錯過了國際大米節的品評品鑒活動,是挺遺憾的。明年將會進行小面積種植,采取一些措施,讓石板大米成熟期提前,爭取選送樣品參加國際大米節。
場景二:平臺效應凸顯
魏顯軍,大家都稱呼為老魏,是林口縣北方龍金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他已是第三次參加國際大米節,已摸索出『以驢糞為主,以有機肥為輔』的獨特種植模式,讓其品牌大米在市場具有很強競爭力。
『政府搭企業唱戲,讓我們深深感受到實惠。』他告訴記者,第一次參加是2018年,當時銷售大米的價格是非常低的,通過平臺推介和宣傳『鄉村老魏驢稻田』品牌,現在每斤已經能賣到10幾元,並且大米已經賣到了全國各地,甚至是有些快遞不支持的西藏。談及未來,老魏說:『把好的綠色有機大米繼續做下去,送到老百姓餐桌上。』
場景三:優質生態米之鄉
提到中國優質生態米之鄉,你可能會想到通河大米。袁隆平院士曾對通河大米高度贊賞,並欣然題字:『通河——中國優質生態米之鄉』。展區上,記者采訪了主要種植川河源品牌稻花香、長粒香、珍珠米的通河縣兆林農民水稻專業合作社。
該合作社打造了30000多畝水稻種植生產基地,建立150多畝示范田,畝產1200斤,實現增收增產的效果,並不斷嘗試創新,從打米、測選、拋光到包裝,采用全自動生產線,用科學的方式存留原味。該社負責人表示,合作社采用『互聯網+農業+農戶+基地+生產+銷售』的運作模式,形成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現代產業化格局。未來,將打造優質、綠色、高端大米生態種植基地,致力於讓消費者真正吃到放心米,健康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