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小菜園做出精准扶貧大文章
2020-10-21 09:16:0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周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0月21日訊 『我們歲數大了,乾不了什麼重活,但是種種小園子還行,一畝純掙2000多塊呢!』拜泉縣豐產鄉平等村74歲的貧困戶於淑蘭,有工夫就侍弄自家房前屋後的小菜園。她種小菜園挺省心,既不用選種子,也不愁加工和銷售,這些都由黑龍江天潤農業有限公司統一完成。

  像於淑蘭這樣靠小菜園增收的貧困戶,我省有10.84萬戶,生活在1275個村。他們通過規模化發展、品牌化打造、集約化經營、專業化種植、訂單化銷售,激活小菜園產能,有效拓展群眾增收渠道,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繪制『規劃圖』優化示范布局

  房前是菜園、房後是棚圈,讓『小菜園』成為農戶致富寶地。

  2018年我省出臺了《『菜園革命』示范村建設實施方案》。兩年多來,我省圍繞『東西南北中』五大中心區域,規劃不同區域特色『菜園革命』示范村,以菜園美觀化、生產綠色化、模式多元化、三產融合化、經營組織化、產品品牌化的『六化』為重點,以點帶面推動全省『菜園革命』。

  有中國黑土硒都美譽的海倫市,全市有6萬多戶種植小菜園,種植面積達3.2萬畝。『一家家的小菜園雖然小,全市小菜園集中到一起規模發展就是個大產業。』該市扶貧辦負責人介紹,這個市根據鄉鎮種植習慣和種植產品面積布局,規劃建設了馬鈴薯、鮮食玉米、蒲公英、雜糧、蔬菜五個小菜園產業帶。

  鼓勵村民充分開發利用鄉村農戶庭院、露臺、房前屋後空地資源,不僅提高了農戶自家用地的利用率,也實現了鄉村美。哈爾濱市以周邊『1小時經濟圈』為核心,打造25個『菜園革命』示范點,形成『菜園+花園+休用』模式,把農家菜園打造成農家樂、民俗游的載體,為農民增收開闢新渠道。

  啟動『服務器』加速菜園革命

  貧困戶種植小菜園,擔心的是資金、技術和銷路。

  為此,我省各地紛紛啟動各種『服務器』,圍繞種植規劃、訂單簽訂、產品銷售,開展全程跟蹤服務:龍頭企業提供種源、技術、收購等全程、系列化服務;農業中心全程負責技術指導服務,選派高級職稱科技人員包鄉鎮、包村屯、包小院,開展點對點、手把手式實訓和指導,有效解決農戶不願種、不會種、種不好的難題。

  克東縣對種植小菜園的貧困戶進行獎勵補助,貧困戶種植蔬菜每戶獎勵補助300元,種植中草藥每戶獎勵補助500元,帶動了貧困戶5061戶。拜泉縣對種小菜園年收入達到1000元以上的,每戶獎勵100元,達到3000元以上的,每戶獎勵300元,帶動貧困戶3844戶、7791人,戶均增收1074元,人均增收530元。

  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伊春等地舉辦瓜果、蔬菜、中藥材、食用菌等多期專業綠色技術培訓班,強化師資和推廣技術人員知識更新,帶動全庭院示范村『菜園技術』進步。

  在哈爾濱賓縣、綏化蘭西、海倫等縣(市),『菜園革命』示范村推廣示范蔬菜、西甜瓜、中藥材、鮮食玉米、草莓等六大類40多個新品種和系列新技術模式。

  電商更是助推小菜園產出『大效益』的一項利器。通過采用電商帶動、統購統銷等新業態、新模式,我省各地進一步提高了菜園產品附加值,摸索出新的價值增長方式。依托覆蓋全省8857個行政村的益農信息社『多村大集』公益電商平臺,結合省益農信息社『一村一店』建設規劃,普通庭院散貨可以通過平臺銷售。

  目前,通過鄉村大集公益電商平臺,上架商品19136件,產品覆蓋28個品類,交易額總計115.2萬元。綏化市蘭西縣蘭河鄉『屯小菜』與500個農戶簽訂種植訂單。每500平方米的小菜園,每年7~9月可產菜2250公斤,收入約4200元。

  算好『效益賬』助力扶貧增收

  為讓小菜園在精准扶貧方面發揮更大作用,我省鼓勵農村開展庭院果蔬產品產地深度商品化處理,組織有積極性的農戶形成『某園+農戶+生產經營主體』聯合體,開展一體化經營,特別是通過眾籌扶貧模式,以駐村幫扶、對ロ幫扶為依托,認購貧困戶小菜園農產品,讓種植小菜園的貧困戶沒了後顧之懮。

  省農業農村廳通過職工自願認購,訂制對ロ幫扶村小菜園產品套餐410份,眾籌金額82萬元,帶動兩個貧困村264戶貧困戶,戶均增收500元左右;省委組織部在對口幫扶的拜泉縣團結鄉包年訂制小院蔬菜200多份;綏濱縣162家幫扶單位的幫扶人與109個村的4249戶種植小菜園的貧困戶簽訂小菜園包銷協議,實現小菜園產品進機關、進企業、進校園。

  通過眾籌扶貧,轉變過去簡單給錢給物的幫扶辦法,使小菜園成為『發展生產脫貧一批』突破口,幫助貧困戶增強自我造血的能力和信心,原來房前屋後一個個不起眼的小菜園,做出了精准扶貧的大文章。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