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0月21日訊 稻作文化展示區、北方漁業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本屆綠博會和大米節上,出現了許多文化元素。從展區設計到產品包裝再到品牌策劃,在人們面對琳琅滿目的產品挑花眼時,這些文化元素成為抓人眼球的砝碼,讓一些產品成功從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俘獲消費者。
文化概念豎起醒目招牌
北方漁業展區,外牆上幾幅做工精美的魚皮畫成功引起了不少客商市民的注意,旁邊就是關於興凱湖『三白』等北方漁業文化的展板,一路看著展板就逛進了展區,等著大家的是品類眾多的北方水產品供選購。魚皮畫還上了同江『亞哥』大米的包裝盒,讓當地的赫哲族文化為大米『代言』,大米更有了標識性。
『棒打?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一句朗朗上口的俚語,讓人很快記住了『瓢舀魚』這個水產品牌。泰來展區門口兩個柳編『熊大熊二』抱著稻米做起了『形象代言』,不少市民跟它們合影後再逛展區。稻作文化展示區,展示了中外稻米的淵源發展,選購大米心裡更有譜了。不僅如此,描繪黑龍江山水的版畫也用到了大米包裝上,還有展區和產品打出鶴文化、冠軍城等文化概念牌……
文化故事助力產品重塑增值
『媽媽做的米飯,又香又甜,真好吃。』『種著好米哼著歌,聊著夢想寫生活。』『吃飽吃好,纔有力氣乾大事兒。』金禾農業展區,大米包裝上最醒目的不是『五常大米』或者商標之類的字樣,而是這些有趣、有故事的話,搭配著形象生動的圖畫,大有看漫畫的感覺。
展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是其公司的親民路線品牌『田作故事』,她所在公司的『聖上壹品』剛剛獲得了本屆大米節稻米品評品鑒活動粳米組金獎,除了保證大米的優越品質,公司注重打造傳遞品牌文化理念,專門請設計團隊設計產品包裝。疫情期間,公司還推出了『向生活問聲好』『常陪伴為愛做煮』幾款產品,這些有故事的話語易於引發消費者的心理共鳴。
另一家的大米包裝上,谷穗中憨態可掬的小姑娘形象惹人喜愛。『這是我們為線上銷售打造的產品,包裝圖案是請哈師大專業人士設計的。五常大米要做精做大,在線上推廣開來,文化有助於大米行業提高利潤空間,增加附加值。打造品牌,纔能帶來更大的增值空間。』黑龍江省五米常香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總監李橫艷說。
李橫艷介紹,他們公司將企業發展和稻米文化融為一體,在廠區裡建立了稻米文化體驗館,展廳裡展示了一些簸箕、笸籮、石磨、風車等老物件,展示著農耕時代到現代化生產的過程,通過文化體驗達到對產品形象的重塑,讓客戶對稻米文化歷史有一個清晰的脈絡認識。
以文化塑造差異化叫響品牌
記者在繽策創意服務有限公司展區看到,有不少人前來諮詢品牌策劃。『我們公司多次參加綠博會和大米節,來諮詢的人很多。現在整個大環境都比較注重原創性,這些年大家品牌意識越來越強。我們公司目前主要服務一些中小型的農業客戶,給他們建立品牌概念,從命名到l ogo設計到策劃包裝,幫助企業把品牌形象建立起來。』該公司工作人員宮女士說。
品牌形象建立少不了文化支橕。宮女士舉例說,今年他們剛服務過的一家大米企業,一開始這個企業只有簡單字體的一個名字打在包裝上,他們從企業的整個品牌文化系統開始打造,以中華傳統文化為主,貫穿整個產品線,樹立起一個IP形象,不僅在包裝上,在產品做電商、宣傳等都采用統一的形象。
市場上這麼多大米,單是同一產地的大米企業就有很多,如何在同類產品中突圍,佔據市場?『大家都在追求更大的市場,而市場空間有限,怎麼能讓自己更突出,更吸引消費者,這就體現出IP的重要性。比如說農業品牌,黑龍江這麼多大米,有很多品牌,做出差異化,就是靠原創、IP這種方式。我們為這個大米或者品牌建立一個固定的IP形象,它代表了一個品牌的文化,對消費者而言虛的品牌形象具體化,比如親民、自然或是藝術化的,讓人們看到這個形象就能聯想到這個企業。特別了,我纔能想看你;看你,我纔能記住你;記住了,纔會去買,也就拉動了銷量增長。』宮女士說。
對於大米或者綠色產品來說,好品質是贏得市場的關鍵,但隨著消費者眼光越來越挑剔,想要開拓更廣闊的市場,在諸多同類產品中叫響品牌,還需要文化來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