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1日訊 秋日的『中國北方紅葉之都』鶴崗,仰望天空,清澈蔚藍,陽光正好;俯首大地,紅葉漫山,移步皆景。經過三年努力,鶴崗市城市面貌發生了史無前例的巨變,城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16支水脈串連起23個城市公園,水岸景觀、生態景觀、文化景觀、城市景觀提昇了這座城的顏值氣質,百姓發自內心的感到幸福,創森工作成效十分顯著。
深秋的楓葉,在金黃的底色裡,綻放火紅的熱情,紅在眼裡,醉在心裡。記者跟隨市創森辦工作人員走訪了鶴崗市部分公園、街道和居民小區。在東山文體公園,記者看到火紅的美國紅楓、色木槭在綠樹叢中格外顯眼,吸引了很多市民拍照,大媽們披著五顏六色的絲巾,仿佛在與楓葉斗艷,穿梭在公園的每個角落,樂此不疲。在北山公園,放眼望去,斑斕的五花山讓人流連忘返,市民晨練要來,假期游玩要來,接待外地客人還要來,這裡已然成為登山觀景的打卡勝地。在欣虹湖邊,順著蜿蜒的小路,追著樹木在湖中的倒影,邊走邊拍,朋友圈裡就可以獲贊了。在紅旗路,過去的『楊柳榆』老三樣已經被如今各種彩葉樹所代替,三角楓、五角楓、擰筋槭、紫葉稠李盡顯秋韻之美。在全長4.9公裡的最美大道上,五角楓、造型榆、蒙古櫟等多色搭配,錯落有致,每隔500米就是一個景觀節點。在工農區先鋒小區,居民手指草坪綠地高興地說:『生活在這麼乾淨、舒適的小區,感到很幸福,以後不會再亂倒垃圾,要共同維護我們美麗的家園。』城市生態環境的改變影響了市民的習慣養成,從愛綠、植綠到護綠、享綠,切身體會到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三年來,全市上下以建設『活力邊城、幸福家園』為統領,以實施『一城山水半城林』為目標,以國家森林城市建設4大體系、46項指標為標准,重點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兩河十四溝』清水秀岸和棚戶區改造3大工程,突出『城市公園綠地、林蔭道路、村屯綠化、綠色煤礦建設、國有林區人工造林』5項任務。新建和昇級改造城市公園23個、森林小區22個,建設森林企業和森林單位113個、森林學校23個、森林村莊112個。建設口袋廣場和口袋花園46個、建設城市景觀帶5條、綠蔭停車場61482平方米。『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工程累計綠化面積1775畝,植樹32萬株。『兩河十四溝』清水秀岸工程綠化溝渠16條、水岸綠化72.94公裡。這些基礎工程使鶴崗市城市綠地面積和景觀數量大幅度增加,城市品位不斷提昇,老百姓的幸福感和滿意度普遍提高。據城調隊抽樣調查,市民對創森工作的知曉率、支持率、滿意率分別達到94.17%、99.95%、90.28%。
據了解,目前,鶴崗市市域森林覆蓋率達到50.61%;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4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15平方米;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對城區覆蓋率達到95.07%;全民義務植樹盡責率達到90%;道路綠化率達到95.63%;水岸綠化率達到97.28%;鄉土樹種使用率達到93.3%;村莊林木綠化率達到30.5%;受損棄置地生態修復率達到98.84%。森林城市評價體系的重點指標全部達到或超過國家標准。今年7月,完成了國家創森專家組對鶴崗市創森工作的前期評估,一致認為,鶴崗市創森工作齊心協力、真抓實乾,變化大、質量高。國家林草局領導充分肯定了鶴崗市創森工作,認為鶴崗市創建理念新、辦法多,走出了經濟欠發達地區創森的新路子,並把鶴崗市的創森工作經驗通過《森林城市建設工作簡報》進行了推廣。
一座生態新城正在冉冉昇起,紅紅火火的希望撲面而來。鶴崗市緊緊抓住創建森林城市的寶貴機遇,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持續造林增綠,持續修復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民生福祉,逐步實現生態與發展共贏、城市與鄉村共進、富裕與文明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