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2日訊 近年來,寶山區七星鎮按照『全區統籌、全鎮推進、整體謀劃、整合資金』的思路,采取『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抱團發展、共同致富』的經營模式,組織全鎮6個行政村聯合成立富民農機專業合作社,使其逐漸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載體,並引領帶動各行政村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在全市率先全部摘下『空殼村』『薄弱村』的帽子,創新走出了一條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成功之路。
2018年初,這個鎮所屬6個行政村中4個村是集體經濟『空殼村』,1個村是集體經濟『薄弱村』。面對現狀,鎮黨委政府組成工作組,多次入村與村乾部和村民代表座談交流,准確清晰了解掌握各村村級經濟的第一手資料,並召開專題黨委會討論研究,尋求出路。結合正在開展的秸稈打包離田工作,最終決定整合利用現有資源和上級扶持資金,由鎮屬6個村集體抱團聯合發展,打造成立一個集農機作業、農機維修、技能培訓於一體的農機專業合作社,注冊資金120萬元、由鎮6個村經濟合作社理事長作為首批入社成員的七星鎮富民農機專業合作社在當年9月正式掛牌成立了。
富民農機合作社成立後,著力在鞏固、發展、創新、提高上下功夫,不斷提昇現代農業機械化水平,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截至目前,富民農機合作社共投入資金556萬元,先後購入各種類大型先進農機31臺套,不僅可為全區標准糧田建設提供耕、種、管、收和秸稈離田、還田服務,而且還走出家門代耕作業,服務紅興隆、同江等周邊農場和鄉村。截至2020年9月,合作社經營收入與補貼收入累計148.4萬元,兩年來共增加就業崗位30餘個,帶動就業75人,實現增收22萬元,平均每人每年純收入增加2933元。至此,除村集體經濟條件好的寶山村外,另外5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從零到有,4個『空殼村』、1個『薄弱村』實現『摘帽』,該鎮因此成為全市首個全部消滅『空殼村』『薄弱村』的鄉鎮。
為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求,七星鎮將合作社改制昇級,創新農村金融投資方式,轉型成立富鑫農機有限公司,接軌現代農業企業管理及運作模式。同時不斷加大宣傳力度,轉變村民的思想觀念,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引導更多人加入進來,從而使全鎮村集體經濟真正強起來、廣大農村群眾真正富起來。在謀求多元發展中,公司在今年增加了一項冰糕加工的新項目,目前為試運行階段。自主研發出網紅奶串、老式冰糕等十餘種不同口味的冰糕、冰棍,得到雙鴨山、哈爾濱等地的專業冰點批發商的肯定,目前已與三家經銷商達成今冬銷售網紅奶串15000支的協議,可增加收入30000元以上。如市場打開後,計劃投入50萬元購買新型冷飲加工生產線並注冊商標,打造一家現代化的特色冰糕加工廠,填補雙鴨山市本土冷飲企業的空缺,進一步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