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6日訊(記者 張雋珊)26日,哈爾濱市委宣傳部組織開展的系列新聞發布和實地采訪活動走進哈經開區、平房區,哈經開區、平房區以『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為主題召開新聞發布會。

記者在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哈經開區、平房區今年1-9月,地區生產總值穩中有昇,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1%;省市重點產業開復工率達100%,截至10月中旬投資完成率預計達76.58%。經過多年發展,哈經開區、平房區現已形成了裝備制造、綠色食品和新一代信息技術三大主導產業,工業門類覆蓋了全省工業的85%以上,是全省工業體系最為完備的地區。由於產業鏈的國際化程度高,60%的市場和配套兩頭在外,年初我們受到了國內、國外疫情的雙重打擊,一季度工業產值同比下降近20%,產業發展遇到嚴重困難。
為扭轉區內企業尤其是工業企業下滑的不利局面,研究破解企業發展中的具體問題,進一步提高產業集聚水平,全力加強營商環境建設。哈經開區、平房區將實行產業鏈鏈長制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當前重要工作推進。制定印發了《哈經開區、平房區實行產業鏈長制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細分『九產一區』,明確推進『鏈長制』的工作目標和實施路徑。集中開展了產業鏈重點企業的走訪調研,完成對規上企業的走訪調研全覆蓋,基本摸清企業現狀,正在繪制企業『家譜』,做到心中有數。建立產業鏈企業情況、項目謀劃、問題清單三個臺賬,強化對企業的動態跟蹤服務。與此同時,摸清重點產業國內布局,鎖定龍頭企業和關鍵部件企業,繪制『產業鏈圖譜』,為下一步實施產業鏈精准招商做好准備。
哈經開區、平房區梳理企業在項目建設、生產經營等方面的問題150餘個。其中:汽車產業鏈確定圍繞『6+2+N』的工作方向,保全了2個整車生產資質;幫助一汽哈輕解決近100項問題並促成了企業恢復生產。航空產業鏈建立區廠合作機制,開展『小核心,大協作』;積極推進哈飛機場開放。特色裝備制造產業鏈以重點企業為突破口,大力發展智能制造、機器人、新能源裝備等新興產業,促進產業提檔昇級。大健康產業鏈構建醫療、養老、體育、醫藥、健康食品等五大產業聯動發展的『3+2』產業體系。
分三個層次為企業搭建合作交流平臺,大力促進區內企業開展配套對接合作。推進防疫物資關聯企業『產供銷』一體化協作,組織原材料企業、生產企業、上下游配套企業及銷售、物流企業組建產業共同體,成立了『哈南重點物資行業產供銷戰略合作聯盟』。截至9月,哈經開區、平房區工業總產值從一季度的同比下降近20%回昇至增長11%,其中,汽車產業鏈產值從2月份的同比下降12.7%,回昇至同比增長29.2%,航空產業鏈產值從2月份的同比下降8.2%,回昇至同比增長19.9%,食品產業鏈、長江路辦產業區產值增速超過10%,特色裝備、新材料、建築等產業鏈均實現正增長。推出《哈經開區、平房區產業鏈創新發展政策措施》,設定產業鏈強龍頭獎勵、產業鏈配套獎勵、產業鏈招商獎勵、產業鏈建設獎勵四大類11條政策措施。
把打造營商環境『昇級版』作為克服疫情影響、支持企業健康穩定發展的有力抓手。集合了交警、戶政、出入境、社保、工商、稅務等業務的24小時綜合政務服務自助大廳正式開通運行,在全省首開『7*24』全天候、全時段、全領域政務服務新模式;依托『智慧城市』建設打造的一體化『整體政府』,立足三個領域(商事登記、民生服務和特種設備監管)、圍繞三個重點(有限責任公司開辦、變更和備案)、依托三個終端(PC端、移動端和自助端)、涵蓋三個大廳(經開區企業服務大廳、建設審批大廳和平房區民生服務大廳),在37項高頻堵點痛點領域實現了『秒批』,推動『人工審批』向『無人審批』轉變,有效滿足了民眾對於快速辦理,多種渠道辦理的需求;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促進企業復工復產,在全市率先開展『承諾即開工』改革,制定全區承諾即開工實施方案和審批流程,社會投資類工業項目和倉儲物流項目在取得黃證、綠證後,只要做出承諾即可發放施工許可進入建設階段,通過縮減流程和辦事環節,使社會投資類工業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間壓縮在20個工作日以內,其他工程類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間壓縮在50個工作日以內,今年上半年鑫達集團、旭通酒店、菌益梁康等一批重點項目按照新的審批流程實現了承諾即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