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7日訊(記者 王春穎)27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八場饒河縣專場舉行。

2002年,饒河縣被確定為國家級貧困縣。近年來,饒河縣做實精准文章,下足繡花功夫,集中優勢兵力、集聚優勢資源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2019年底,饒河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全部脫貧。
『我縣貧困戶體量較小,只有300多戶,但全縣農村有3842棟泥草房,這部分農戶住房條件較差,這既是易導致新致貧的重要因素,也影響村容村貌,阻礙美麗鄉村建設。』雙鴨山市政協副主席、饒河縣委書記韓雪海表示,脫貧攻堅以來,饒河縣結合農戶自身危房改造能力和家庭收入狀況,加大財政補貼力度,確定了針對貧困戶等四類重點對象統籌推進的危房改造思路,將其作為『三保障』首要問題抓好落實。
饒河縣合理運用維修加固、新建翻建、購買置換、長期租賃等多種方式,一戶一策制定改造方案。為突出重點,科學制定了四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方案,將房屋改造向低保戶、殘疾戶、低收入人群和邊緣人群延伸,貧困戶房屋改造實施標准內無償改造兜底,其他三類重點對象按改造實際情況實行每戶補助1.4-2.8萬元不等,最大程度降低了『因房致貧』幾率。
對此,饒河縣還強化了追蹤問效機制。房屋入住後,由行業部門、村兩委、群眾代表和貧困戶共同對房屋入住情況實施一年期跟蹤問效,對改造戶反映的問題及時整修完善,確認一年後無明顯質量問題、改造戶滿意後再撥付質量保證金。
脫貧攻堅以來,全縣共投入資金2991萬元,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124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82戶。通過危房改造,全縣農村村容村貌也顯著改善。
饒河縣在推進『兩不愁』工作時將飲水安全作為重中之重。『由於供水設備、管網和淨化設備嚴重老化,管道凍脹、管網滲漏、鐵錳等元素超標等情況偶有發生,全縣所有村屯都不同程度存在這個問題。』饒河縣委常委張成亮介紹道。精准扶貧以來,饒河縣統籌推進全縣飲水安全提檔昇級工程,共投入資金3774萬元,新打水源井45眼,工程惠及全縣79個行政村、96個自然屯所有農戶。全縣自來水入戶率由2016年的85%提昇至現在的98%。同時,饒河縣建立了長效保障機制,全面加強水網和設備運行管護,定期監測水源地和管網終端水質,每年至少開展2次水質檢測並出具檢測報告。
張成亮告訴記者們,饒河縣自2018年摘帽退出後,就著手研究制定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機制,特別是對邊緣易致貧人群制定了具體監測和幫扶措施。
結合實際,饒河縣科學確定了監測對象,即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於國家扶貧標准1.5倍左右,以及因病、因殘、因災、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引發的剛性支出明顯超過上年度收入和收入大幅縮減的監測標准,通過走訪排查、部門篩查預警等途徑將因病、因殘、因災影響等引發的剛性支出明顯超過上年度收入家庭列入重點監測范圍,錄入系統,實行動態管理。
對於無勞動能力的監測戶,由民政部門納入『有序銜接、政策兜底』的保障體系,實施動態監測;對於有勞動能力未就業的監測戶,由就業部門按意願免費開展就業技能培訓,推薦就業崗位;因病有致貧風險的監測戶由醫保部門負責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項制度綜合保障,落實就醫『一站式』結算;居住條件困難的監測戶由住建部門優先納入農村危房改造建設范圍;缺資金技術的監測戶由農業農村部門負責開展生產經營技能培訓,鼓勵發展小型庭院經濟,增加收入;遭受自然災害的監測戶由民政部門負責實施臨時救助。截至目前,饒河縣納入動態監測的邊緣易致貧家庭由2018年底的412戶799人降為11戶25人,並均已按照實際情況落實相關政策,有效降低了致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