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0月28日訊 全省營商環境系統在工作實踐中大膽探索、積極創新,在政務服務、信用建設和服務保障等方面創造和積累了許多好做法、好經驗,各地優化營商環境亮點頻現,精彩紛呈。
政務提速篇
牡丹江市依托省平臺大力推進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作為全省唯一一個實現企業注冊100%全程電子化的地市,真正實現『不見面』審批。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線下辦理已清零,線上辦理企業登記累計達到8440戶。今年1-9月份全市新設立市場主體22703戶,同比增長3.7%,帶動全市創業活力的提昇。
佳木斯市積極推進辦好『一件事』專項改革,首批推出30項『點單式』『一件事』服務套餐。企業開辦一件事實現公章刻制政府購買服務,企業開辦由原來的6個環節、5個工作日優化為現在的2個環節、0.5個工作日;市政務服務中心實行『綜合一窗』『一件事』受理,讓群眾辦事『只進一門』,進駐比例達97.8%。推進政務服務事項下基層進網格,構建政務服務『全城通辦』、『就近可辦』四級聯動體系。
雞西市開發建成了覆蓋三縣(市)六區的全市一體化政務大數據平臺,目前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85.2%,網上平均辦結時限0.5天,審批提速率92.15%;政務服務端口延伸到社區『綜合窗口』辦理事項157項,其中網上辦理事項95項;以『一件事一次辦好』為目標,推行並聯審批、集成服務;開發建成全市政務服務『好差評』系統,累計推送『好差評』評價數據41699次,群眾滿意度98.58%。
黑河市政務服務中心開通微信公眾號預約功能,辦事群眾可通過關注公眾號,在菜單欄『辦事預約』中進入『智慧政務引導系統(線上預約)』界面,無需注冊即可點擊『在線預約』,實現即來即辦,排隊零等候。目前,黑河市政務服務中心微信預約平臺可為辦事群眾提供10個板塊的辦事預約服務,真正讓政務服務信息實現『手掌』傳遞。
大興安嶺地區實行地、縣(區)兩級政府聯辦綜合性政務服務大廳,集中打造便民高效的『興安服務窗』,共進駐地區、加區46家單位,可辦事項1381項,分為企業開辦服務、便民服務、交通運輸服務、司法服務、公積金服務和不動產登記服務等六大類功能區。兩年來,窗口共接待辦事群眾10萬餘人次,受理群眾來電10萬餘個,共辦理政務服務事項及便民事項16.8萬件。
信用建設篇
哈爾濱市率先在全國推進信用立法,印發政務、個人、電子商務實施意見等110餘項制度。在22個街道(鄉鎮)實施政務誠信試點建設,打通服務群眾和企業誠信建設『最後一公裡』。市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信用中國(黑龍江哈爾濱)』網站依法依規歸集信用信息6039萬條,涵蓋市場主體89萬戶,機關事業單位626戶,社會組織1637家,近32萬重點人群信息,失信被執行人等黑名單信息19萬多條。梳理失信被執行人、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等7類懲戒對象,形成懲戒措施393項,在線信用核查行政事項5492個26萬多次,在全國率先限制失信『老賴』子女就讀高收費私立學校,讓失信被執行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雙鴨山市圍繞『模式昇級、信用助力、產業壯大』的信用示范園區新形象,建立了具有園區特點的社會信用體系基本框架和運行機制,推出了包含信易入駐、信易人纔、信易推廣、信易金融等多方面內容的『信易+』系列優享服務。在園區信用體系推廣方面,利用全產業鏈平臺優勢,將入駐企業信用情況向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推送,協助守信企業尋找合作機會,將園區信用情況向社會公開,擴大守信履約企業的影響力,引導失信企業做出改進,全力打造電子商務信用園區。
七臺河市重點建設和完善『一網四庫一平臺』,即『信用七臺河網』、企業信用基礎數據庫、政府信用基礎數據庫、個人信用基礎數據庫、社會組織基礎信用數據庫和七臺河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在建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基礎上,該平臺可以歸集、交換、共享全市各行業部門信用體系建設與社會管理過程中產生的信用信息,向社會提供公益性信用信息查詢服務。七臺河市誠信辦引進全國信易貸平臺七臺河站,並在『信用中國(信用七臺河)』網站上線,為中小微企業營造了『信息共享+信用賦能+融資撮合+政策配套』的金融服務生態體系,企業可獲得優質、規范的融資信貸服務。
伊春市指導推進各行業領域信用分級監管、『紅黑名』認定等工作,推進19個重點行業領域開展失信專項治理。組織開展信用修復專項行動,開通信用修復『綠色通道』,為41家企業修復信息55條。組織全市11家銀行入駐全國信易貸平臺,目前全市187戶中小微企業共發布貸款融資需求57筆,成功授信5筆貸款2500萬元。創新推出了『醫療貸』『白衣貸』等產品,為守信企業發放貸款2.55億元,切實發揮出信用服務經濟發展的關鍵作用。
齊齊哈爾市在服務保障項目建設中突出服務『五強化』。強化組織保障『服』,確定了『1+12+N』組織保障機制,『1』是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機構,『12』是確定了副市級領導牽頭的12個專班,『N』是市縣區成立多個項目服務專班;強化領導包保『服』,市級領導包保100個企業、30個項目,『雙專班』包保20個百億級目標企業項目,實行『五包』服務;強化責任機制『服』,將推進的產業項目落實到副縣級領導牽頭的服務專班,實行項目進度定期通報制度;強化督導跟進『服』,對項目建設實行全流程關鍵點管控跟蹤督辦,對重大項目建立考評督導機制;強化綜合保障『服』,市場監管、自然資源、住建、金融辦等部門建立『9+x』綜合保障服務機制,優化流程、簡化手續、一網通辦、實行承諾即開工,43個項目通過『承諾即開工』提前進入施工建設階段。
大慶市以『五制』服務推動向『服務型政府』大幅邁進。實施項目承諾制,對於區域內完成項目備案並取得用地手續的項目,可以在規定的10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承諾制;實施審批代辦制,抽調了52名優秀乾部作為專職首席服務員和推進專員,開通37條審批服務的『綠色通道』;實施駐場服務制,為市級以上重點產業項目逐一配備了『首席服務官』,提供『一對一』服務;實施集中會辦制,針對駐場團隊和部門不能解決的問題,由市級領導或市重點產業項目推進服務辦公室組織分級集中會辦;實施領導包保制,市委市政府副市級以上領導乾部逐一認領、包保推進重點產業項目,現場調研辦公,協調解決問題。
鶴崗市采取了超常規的推進機制,建立了20個重點項目的市級領導包保責任制,成立了推進服務專班,及時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建立了問題清單+問題交辦制、限時辦結制、臺賬管理制、問題清零制、情況通報制的『一單五制』。對標全省目標,緊緊圍繞『四率』促增長,全面落實『雙承諾』制,對每個項目堅持精准施策,落實落靠工作責任,編制時間表、路線圖,對項目建設實行關鍵節點控制,切實解決企業生產建設中的問題難題,推動企業落地建設,達產達效。
綏化市設立13個鏈長制服務專班,選派了市直業務部門一把手16名任駐企秘書、首席服務員103名、大下基層機關乾部88名,形成了多層級多維度服務保障體系。采取關鍵點控制『地鐵運行圖』舉措,設計開發《綏化市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審批手續辦理監督系統》,把項目落地從企業登記、涉建審批、竣工驗收所涉及的各個環節設計成15個站點的地鐵運行圖,每個站點代表一個審批事項,一次性告知申報材料清單,明確每個站點的辦理時限和責任人,形成了環環相扣的責任鏈條,構建了項目主體、審批部門、首席服務員、營商環境監督部門『四位一體』的監督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