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日報10月29日訊 十月的哈爾濱,『藥』香滿城。2019年,我省中醫藥事業和產業向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據初步統計,2019年全省中醫藥營業收入達343億元,今年,我省再次確定了中醫藥振興發展的千億發展目標。
隨著全省中醫藥特色小鎮、中醫藥健康旅游基地、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等一大批中醫藥健康服務項目的逐步實施,當前,我省中醫藥大發展迎來歷史最佳時期。如何抓住機遇,進一步推動我省中醫藥產業專業化、品牌化發展,成為全省各界關注的熱點。
『藥材好,藥纔好』綠色有機藥材種植成就品牌之源
『藥材好,藥纔好,種植產業和中醫藥發展纔能更好。』在今年召開的黑龍江中醫藥博覽會上,依蘭縣天然成北藥種植合作社理事長林長青被授予2020黑龍江藥材種植(生產)『大王』榮譽稱號。他已經連續兩年參加了中醫藥博覽會,『特殊的地理環境與生長周期,是保證藥材品質的關鍵。隨著中藥產業的不斷發展,省裡越來越重視綠色有機藥材種植,這不僅是對中藥資源的保護,也能更好地提高藥材品質,為我們打開銷路。』林長青介紹說,他們種植的赤芍越來越受到采購商和藥品企業的青睞,訂單量年年增長。
好品質的中藥材是打造中藥品牌的基礎,我省獨特的自然條件和生態資源優勢,為中藥材發展提供了先決條件,但標准化、規范化的種植同樣必不可少。利用好、保護好優越的生態和地理環境,出產的藥材品質好,藥效也更加佳。
記者從省中醫藥管理局了解到,為加強中藥資源保護,2019年,我省開展了第四次全省中藥資源普查工作,實現132個縣區全覆蓋,出臺《黑龍江省刺五加、五味子、防風野生藥材限采實施方案》;完成5處野生藥材資源保護區、8個省級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的復查工作;繪制了全省中藥材6大種植區域分布圖,推動綠色有機藥材種植、地理標志認證,實現中藥資源保護與利用、標准化種植、基地建設、道地藥材品牌建設『一盤棋』。
中醫藥+康養+旅游 特色小鎮促中藥品牌多點開花
去年,我省提出要重點推介『龍九味』品牌,通過品牌引領,讓我省中醫藥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經過一年的發展,我省中藥產業發展不斷提昇。
當前,我省已經形成了哈爾濱的五味子、赤芍、桔梗、平貝;齊齊哈爾的柴胡、防風、板藍根;牡丹江的刺五加、黃?、平貝;大慶的板藍根、柴胡、防風;伊春的平貝、人參、返魂草等主打品種,全省刺五加佔全國市場份額80%以上,板藍根佔50%以上,平貝佔1/3以上,區域化布局明顯,專業化水平提高。
為進一步助力中藥品牌多點開花,今年6月我省正式印發《中共黑龍江省委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對未來三年的中醫藥發展進行了全方位規劃,指出要加快中藥工業轉型昇級和科技創新,培育一批中藥龍頭企業和產值過億中成藥大品種,推進中醫藥與養老、旅游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一批中醫藥特色小鎮,開發中醫藥健康旅游商品和旅游線路。
走進博覽會七臺河展廳,『中藥特色小鎮』非常引人注意,在電子屏上,小鎮的中草藥加工提取、中醫康養、藥膳住宿、觀光度假等場景一覽無餘,現場藥膳展示吸引了很多游客駐足品嘗。七臺河市展廳負責人唐世雲告訴記者,特色小鎮總投資2.1億元、總面積24.5公頃,計劃改造特色民宿133戶,康養床位223張。現在已經完成投資6600萬元,建成中藥花海觀賞區4000畝,今年夏季成功舉辦首屆2020勃利寒地中草藥小鎮啤酒節,吸引了省內外萬餘名游客到小鎮休閑觀光、體驗寒地藥鄉風情。
注重提昇服務質量,促進要素集聚。將中醫藥與康養、旅游、服務貿易進一步融合,推進全省中醫藥小鎮創建工作,在接下來的3至5年時間,全省將培育創建一批中醫藥特色小鎮,探索新的中醫藥產業發展模式和理念,實現以產興業,以業富民。
以文化為引領 叫響龍江中醫藥品牌
實現千億目標,叫響龍江中醫藥品牌,離不開中醫藥文化的引領。
近年來,我省通過優化中醫藥人纔發展和培養模式,提昇人纔隊伍能力水平,加大人纔培養和激勵力度,不斷加強中醫藥人纔隊伍建設,提高我省中醫科研創新水平。
通過系列舉措,加強中醫藥人纔隊伍建設,截至目前,中醫藥領域已建成省級領軍人纔梯隊32個。2019年招收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等學科博士後研究人員30人,支持32名中醫藥相關學科博士後研究人員開展科研項目,共資助216萬元。全省目前共有13名中醫藥領域高層次人纔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
據省中醫藥管理局負責人介紹,今年,我省中醫藥在全省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中貢獻了重要力量。全省76所中醫醫院設置了發熱門診,抽調101名中醫參與援俄、援鄂、援牡和援綏芬河行動;組織國醫大師等專家制定健康人群新冠肺炎預防方法,並推廣至全省;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的4個最早臨床應用清肺排毒湯的省份之一,取得顯著療效。
同時,通過打造中醫藥文化傳播和知識普及平臺,推介我省特色中藥材和中醫藥產品,加強中醫藥傳統文化保護,完成龍江醫派叢書的出版。保護性傳承和發揚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整理民間中醫藥技術方法,推進中醫藥活態傳承。
『龍江醫派是在白山黑水中、在黑土文化歷史背景下孕育成長起來的,有著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通過新時代黑龍江名中醫群體,不斷創新,薪火相傳,形成了鮮明的學術特色,凸顯了對北方地區疾病防治的優勢。』龍江學者特聘教授姜德友說,近年來,通過創辦龍江醫派學術文化節等活動,龍江醫派影響力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