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3日訊 『我是重癥醫學科主任,我的專業適合對抗疫情,所以責無旁貸,得去!』今年1月底,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張東海接受采訪時簡短而飽含真情的一句話,記者記憶深刻。
54歲的張東海,是我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中最年長的一個,2月2日,他毅然隨隊趕赴武漢戰疫前線,克服重重困難,努力救治急危重癥新冠患者,用實際行動踐行了逆行白衣的責任擔當。
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張東海榮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當記者時隔近十個月再次見到張東海時,他仍然內斂含蓄,『在抗擊疫情中發揮真正作用的是我們的團隊,是集體的力量』,是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張東海在回憶戰疫經歷時說,他的妻子和女兒都是臨床醫生,疫情爆發時,在首都醫科大學讀研的女兒沒有回家與父母團聚,而是與北京天壇醫院的老師們一同戰斗在急診一線。『我非常敬佩和支持女兒的選擇,作為一名醫生,治病救人是天職。危難面前,孩子都能義無反顧衝鋒陷陣,何況我這個老醫生!』
雖然精力體力都不比不上年輕人,但作為科主任和重癥醫學領域專家,張東海在疫情面前顯得格外鎮定。出發前,他帶領科室醫護團隊著手准備出征行囊,用鎮定和幽默影響著大家,為隊員加油打氣,堅定了出征隊員們的信心。
2月2日,張東海作為醫師組長隨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到達武漢,經過短時培訓,2月4日上午,全體隊員入科走流程,熟悉工作環境。隨後,張東海帶領隊員與協和隊員共同接管該重癥病區,並於晚上5點開科接收病人。來自齊醫附屬二院的ICU醫生劉建偉第一個入艙,僅2小時就收治27人。
『協和醫院已經做好了充分准備,而我們盡管在來之前做了短暫的練習,但醫生之間、護士之間、醫護之間彼此還不十分熟悉。』張東海說,那時彼此間還缺乏了解和工作的默契,入艙,真有些膽戰心驚!
擔心有突發情況,張東海和劉旭之副組長帶隊員備班,一夜堅守在醫院,第二天又忙碌1天,很快收滿了35名患者。工作的順利進行讓張東海懸著的一顆心終於落了地。
張東海團隊接管的是重癥病房,收治那些病情危重隨時都會有生命危險的患者。為滿足患者需要,床位再次擴充,達到了50張,還是很快住滿了。隊員緊張地忙碌著,即使都是精兵強將,也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懈怠,先處理急需解決的問題,再做重癥與危重癥的甄別工作。
無創呼吸機、經鼻高流量氧療儀等治療設備開始配置,張東海和他的團隊抓重點,篩查危重病人,進行早期乾預,嚴格按國家制訂的治療方案與患者的具體情況相結合,重癥病人的死亡率明顯下降。
『每當看到有病人通過我們治療痊愈出院或由危重轉為輕癥,被移送到雷神山醫院繼續接受治療時,我們內心就像吃了蜜似的甜。』回憶起那一刻,張東海說他激動的心情無以言表。
一個多月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不僅錘煉了全體醫療隊員的意志,凝練了精神,修煉了品格,提高了水平,同時也收獲了希望,張東海說,雖然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但作為一名醫生不能有半點的懈怠和放松,因為戰『疫』還在繼續,他們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