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1月3日訊 傳統與現代交融,中國與世界對話,鶴城文化更是源遠流長。10月31日,齊齊哈爾市46位傳承手藝人齊聚齊齊哈爾廣播電視大學民俗藝術中心,讓前來參觀的市民學習、體驗、傳承,並為民俗文化情懷的民間藝人提供創作平臺和工作室。
當日早8時,民俗藝術家們便早早地來到民俗藝術中心現場布置、裝飾,每個工作間琳琅滿目的民俗藝術作品展示,為市民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記者通過齊齊哈爾社區大學主要負責人張勇得知,中心為市民俗文化藝術大師和『非遺』傳承人設立了26個工作室,聚集民俗藝術引領型骨乾大師46人。民俗文化藝術中心成立6年,為藝術家提供場地與平臺,讓他們在這裡研發、交流,讓民俗藝術得到更好地傳承。『組織這樣一次全民的展示,從創意、組織、落實到彩排,我們花了兩個月時間,共展出作品40多個門類、上萬種產品,並通過每月最後一個周六的鶴城民俗集市活動、讓更多的市民可以近距離接觸齊齊哈爾市民俗文化藝術,也希望通過這樣的展示形式,讓市民們都能積極參與互動體驗、傳播、傳承和國內外交流於一體的綜合性市民學習體驗廣場。』張勇說。
記者走進民俗藝術中心的展覽現場看到,上下兩層工作室內的民俗藝術展品種類繁多,有文化底蘊深厚的老東北國畫作品、體現本土特色的泥塑造型、體現人物特征的京劇臉譜作品、古老與新式文化交融的紮染作品,還有體現家鄉特色的瑪瑙雕刻藝術品和可踢可觀賞的花毽藝術品,線條筆墨情趣盎然的陶瓷雕刻藝術、石繪藝術、陶瓷燒制藝術,創意非凡的巧石面藝、奇石線條雕刻藝術和底蘊深厚的剪紙藝術;還有那技藝超凡脫俗的滿族、達族刺繡作品、手繪牡丹團扇和可觀可用的玲瓏枕,將宣紙與樺樹皮結合的樹皮國畫藝術、相紙溶刻畫藝術、烙畫藝術,以及形態各異的木雕、皮雕、蛋雕、葫蘆雕藝術……一項項『非遺』作品在這裡聚集。
從大慶市騎行前來參觀的62歲的段京龍,在參觀、品鑒中不時發出由衷的贊嘆。『齊齊哈爾有這麼多老手藝人,我肯定要來看看和學習一下,因為每個「非遺」項目都值得更好地傳承與弘揚。』段京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