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3日訊(記者 王春穎)3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十場樺川縣專場舉行。

樺川縣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松花江下游南岸,幅員面積2268平方公裡,轄9個鄉鎮,105個行政村,總人口22萬、農村人口15.9萬。現有耕地面積210萬畝,是三江平原糧食主產區。樺川縣是國家革命老區縣、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
佳木斯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樺川縣委書記郭廣福介紹,近年來,樺川縣致力於做強縣級主導產業、做實鄉村特色產業、做活農戶庭院經濟,趟出了一條扶貧產業『三輪驅動』的新路子。
『我們實現了每個貧困戶至少有2個扶貧產業帶動。發展縣級光伏發電、畜牧養殖、優質果蔬、高效稻米、電商扶貧五大扶貧主導產業,培育鄉村42個帶貧產業,實施「百村萬園」庭院經濟工程,2019年貧困戶戶均增收4156元,今年戶均增收達到5200元以上。』郭廣福說,星火朝鮮族鄉星火村產業發展就是這樣一個典型。
星火村曾是新中國第一集體農莊誕生地、三江寒地水稻發源地,創下過全省水稻畝產最高紀錄,『星火大米』也入選過國宴用米。然而由於外出務工潮的到來,村子裡頭人少了、房空了,漸漸失去了生機。隨著脫貧攻堅號角的吹響,村書記崔哲俊帶領黨員乾部、群眾共同探索,拿出了種好米、搞加工、促旅游的賺錢道。2018年2月,崔哲俊因突發心梗,在醫院足足搶救了18天纔轉危為安。出院時,醫生再三叮囑他必須休養3個月,可他只休了3天,就又回到工作崗位。正因為這種奮力脫貧的精神,讓星火村煥發出昔日風采。如今,『星火大米』走上大城市的餐桌,生產加工的泡菜遠銷各地,民俗旅游開門納客,今年接待游客3萬多人次。
樺川縣委副書記、縣長姜宇峰告訴記者,疫情期間,樺川縣組建促進貧困戶增收專班,整合產業、金融、就業、民政等各領域增收政策資源,逐戶、逐人核實核准產業帶貧增收情況,謀劃推進扶貧產業項目,幫助貧困戶銷售庭院經濟產品,及時摸排貧困戶和邊緣戶的貸款需求,確保應貸盡貸。同時,為解決因疫情導致的貧困群眾就業難的問題,縣鄉村三級書記和黨員乾部積極聯系用工企業,整理招聘信息,根據貧困勞動力的實際需求,提供『菜單式』就業崗位清單,促進貧困勞動力穩崗就業。積極開發公益崗位,全年實現貧困勞動力就業3249人。
此外,樺川縣強力推進消費扶貧,成立消費扶貧工作專班,3個消費扶貧專館,9個消費扶貧專區已經建成並投入運營,全縣20家企業成功入駐『扶貧832』平臺。2020年,全縣消費扶貧銷售額實現3200萬元。今年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超過11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