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牡丹江市西安區:以數字鄉村建設為牽動 助力鄉村產業振興發展
2020-11-06 09:17: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1月6日訊 近日,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印發《關於公布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的通知》,公布首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南縣、綏化市望奎縣、齊齊哈爾市依安縣、牡丹江市西安區榜上有名。

北純集團。

萬畝水稻基地。

  牡丹江市西安區謀劃數字鄉村的發展藍圖,大力推進數字鄉村的建設和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智慧動力』。

農場種植基地。

指揮中心。

  西安區轄區面積445平方公裡,建成區面積38平方公裡,常住人口24.9萬人。下轄溫春鎮和海南朝鮮族鄉2個鄉鎮,31個行政村、55個自然屯。農村寬帶網絡進村率達到100%,入戶率95%以上。益農信息服務平臺為現代農業發展注入動力,已經達到村級全覆蓋。農村『平安鄉村』智能監控管理系統達到農村全域覆蓋。全區現有農村電子商務運營主體15戶,其中6戶電商企業自建和入駐了網上運營平臺。大莫村、沙虎村、紅旗村等鄉村數字農場等總計投資200多萬元,農業物聯網建設項目建成運營。全區農產品網上銷售額突破2億元以上。『互聯網+』產業聚焦新動能,互聯網產業中心進駐企業達到14家,狼圖騰智慧旅行服務平臺成為牡丹江版『攜程網』,雪城匯獲全市電商產業創新創業『金鑰匙』獎。

  近年來,西安區全面貫落實中央、省市加快鄉村振興戰略部署,突出綠色有機食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域成為黑龍江省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

智能氣象監測。

  海南鄉紅旗村京東雲(北純)智能農場有機種植面積達7000畝,現種植中國農科院作物研究所培育的小米、黑豆、紅小豆、高粱、蕎麥等十幾種農作物品種,依托物聯網生產監控、智能農場管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中央指揮中心四大平臺,運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構建了精細化種植管理模式,全程可視化的溯源和監控系統,建立了從種植到消費的高品質農產品上行通道。農場的土地、設施和種植過程均實現了數字化,地面上的農場被完整地搬到網上,農場的各種資源、人員、設備和生產過程數據均有精確記錄,農場環境、種子育苗、化肥農藥使用、加工倉儲包裝、農產品流通等全流程,均實現了實時、全面的遠程管理,進一步推動西安區農業品牌化、數字化、智能化、標准化、產業化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網絡直播銷售。

智能化生產。

  溫春鎮雙龍村蔬菜種植歷史悠久,發展蔬菜產業,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今年疫情期間,雙龍村積極謀劃推動農村電商產業項目,動員回鄉大學生參與創業,利用數字信息技術搭建電商平臺,在庭院剩餘農產品產能上動腦筋,在電商產業帶動上下力氣,組建大學生創業基地,采取服務站+農戶合作經營模式,以茄子、豆角、黃瓜、辣椒、秋葵、黏玉米為主的綠色『屯小菜』種植,通過農戶代種代管及服務站統一收購、統一包裝、集中配送的辦法,主動對接城市居民消費市場,讓廣大農戶借助庭院經濟走上脫貧致富道路。雙龍村把『屯小菜』送進城市小區,走出了一條生態美、農民富的『產業帶動型』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新道路。同時,雙龍村按照實施『菜園革命』的示范要求,與本地農研院所掛鉤,確定科研試點庭院30多個,鼓勵農戶在自家庭院試驗種植新技術,發展庭院經濟。今年全村庭院種植戶已達到170個,種植面積發展到10萬多平方米。

  下一步,西安區將以數字鄉村試點為契機,加快推動智慧農業項目建設,以大田農業和設施農業為兩大切入點,集中力量,突破創新,實現農業生產、過程監管、銷售過程科技創新、理念創新、模式創新。通過實施農業全產業鏈信息化改造、建設現代化溫室大棚、建設產品溯源等種產銷服務體系,切實做到農業生產信息化、現代化,實現農業生產從土地資源管理、生產資料管理、作業過程管理到農產品運輸、存儲全過程跟蹤服務,為數字鄉村建設添磚加瓦。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