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依托優勢資源 延伸產業鏈條 多部門形成合力 打造龍江藥材原字號『金鏈條』
2020-11-08 10:10: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霍營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1月8日訊 提起道地藥材,很多人會想到寧夏中寧的枸杞,雲南文山的三七,山東東阿的阿膠……實際上,黑龍江地處寒溫帶,晝夜溫差大,植被類型多樣化,土壤類型多種,雨量充沛,適宜綠色有機中藥材種植。在這裡種植的中藥材滋補作用較強,質量更高、藥效更好。去年在《黑龍江省中醫藥產業發展規劃》中,我省確定了2030年全省中醫藥產業營業收入達到千億級的發展目標,讓以刺五加、五味子、人參、西洋參、關防風、赤芍、火麻仁、板藍根、鹿茸等為重點的『龍九味』品牌叫響全國。依托優勢資源,深度開發『原字號』,延伸產業鏈條,提高中藥產業附加值和競爭力,打造龍江藥材原字號『金鏈條』,還需要我省多部門、多領域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依托優勢資源擴大道地藥材種植規模 夯實中藥產業鏈基礎

  10月29日,在第二屆黑龍江中醫藥博覽會牡丹江展區,擺在展櫃上的刺五加茶、刺五加酒、刺五加膏、刺五加飲片等產品,吸引了不少市民選購。『刺五加具有安神、活血化瘀的保健功效,它的全身都是寶,根部可以入藥,葉子可以做成茶和美味佳餚。』來自黑龍江令山刺五加種植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刺五加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野生刺五加資源匱乏、產果量低,無法滿足市場需要,人工種植的刺五加從種到收,需要四五年纔見效益,前三年費工費力,不少種植戶因為不敢種、擔心賣不出去、賣不上價錢而打起『退堂鼓』。近年來,我省依托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及先進的種植技術不斷擴大道地藥材種植規模,夯實中藥產業鏈基礎,今年中藥材種植面積達260萬畝,比上年增加80萬畝,增長44.4%。同時探索中藥材產業發展模式,鼓勵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方式,提高農民種植積極性,全力打造省級中藥材基地生產示范縣。如今我省刺五加產量已佔全國市場份額80%,成為響當當的道地藥材,靠的就是高標准的規模化種植。

  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精深加工比重 提高中藥產業附加值和競爭力

  作為中藥材大省,過去我省由於中藥材生產集約化程度不高,產業鏈不完整,藥材產品供應與市場需求不對接,附加值低等因素成為制約中醫藥產業發展的『短板』。黑龍江九仙草中藥材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楚運生經理介紹,目前他們公司業務主要集中在中藥材種植、初加工等產業鏈前端部分,像中藥提純、顆粒制劑等深加工項目目前還沒有開展,下一步公司准備延伸產業鏈,提高精深加工比重。還要利用黑河邊境口岸優勢,將國外優質藥材引進到國內,加工後銷售給全國藥企,滿足市場需求。

  記者從省中醫藥管理局了解到,針對中醫藥發展的『短板』,我省正加大規范化中藥材種植體系,積極構建現代化中藥生產加工體系,加快發展中藥飲片生產,進行中成藥大品種二次開發,優化中成藥生產資源配置,加快中藥保健品研發,提昇附加值,擴大市場范圍,促進中藥延伸產品的研發和推廣,搭建院內制劑產銷平臺,打造現代中藥產業集聚園區。

  為了進一步提昇發展中藥產業鏈和價值鏈,我省各地市積極探索中藥產業與旅游、醫療、生態、康養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大力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中藥旅游和健康延伸產品。記者在中醫藥博覽會『中醫藥特色小鎮』展區了解到,勃利縣元明村作為我省最大的中草藥種植村,借助其自然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優勢,以中草藥種植為主導,發展帶動二產加工、三產銷售及服務,形成三產融合發展體系,拉長中藥材產業鏈條,打造以『中藥、康養』為主題的寒地中草藥小鎮。目前已完成投資5000萬元,建設植物綜合觀賞區870畝,中草藥花海景觀區4000餘畝。特別是今年夏季成功舉辦首屆2020勃利寒地中草藥小鎮啤酒節,吸引了省內外萬餘名游客到小鎮休閑觀光、體驗寒地風情。我省未來將利用3至5年時間,在全省培育創建一批中醫藥特色小鎮,探索新的中醫藥產業發展模式和理念,以產興業,以業富民。

  打造龍江藥材原字號『金鏈條』 還需多部門配合形成合力

  在本屆博覽會上,來自大興安嶺昌茂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業務經理袁麟琪向市民推介公司產品:『我們呼瑪縣山青水淨、土地肥沃,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大森林裡蘊藏著丁香、沙棘、紫蘇、黃精、蒲公英等寒地野生藥材。』袁麟琪說,公司結合呼瑪縣道地藥食同源資源,與黑龍江省中醫藥科學院、黑龍江省農科院、東北農業大學等科研機構合作,經反復實驗,研發出了蒲公英茶、大麥若葉茶、老山芹茶等多種產品。今年呼瑪縣還成立了中藥材倉儲物流中心,打通了銷售流通環節,訂單量更是迅速增長。

  近年來,呼瑪縣立足縣域實際,以金蓮花為重點,著力布局中藥材產業成體系化發展。通過積極爭取相關支持政策,鼓勵中小企業建立標准化種植基地,連續獲得2019年、2020年省中藥材生產基地示范縣,加快了中藥材產業發展步伐。呼瑪縣中藥材倉儲物流中心入駐企業經營的藥材品種有白鮮皮、金蓮花、白芍藥、五味子、返魂草和防風等,在中心可以進行交易、倉儲、初加工,預計每年交易額將達到2億元,將成為呼瑪縣乃至整個大興安嶺的中藥材交易的集散地,中藥材產業逐漸成為邊城呼瑪的一張『新名片』。

  邊城呼瑪其實是我省中醫藥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打造龍江藥材原字號『金鏈條』,還需多部門、多領域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今年6月,我省正式印發《中共黑龍江省委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對未來三年中醫藥發展進行了全方位規劃,指出要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提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加強中藥材野生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加快中藥工業轉型昇級和科技創新,促進市場流通體系建設和產業融合發展,加強中醫藥人纔隊伍建設,提昇中醫藥科技創新能力等。向千億目標發力,我省出臺多項落實舉措,助力中醫藥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

責任編輯: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