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回首2020年你會發現,黑龍江的新聞工作者作為時代的記錄者、見證者、參與者,用守正創新、踐行四力,不捨晝夜、拼搏進取書寫了一幅令人難忘的奮斗長卷。今天是第21個中國記者節,讓我們看看鏡頭另一端的『他們』。


8日是記者節,但對於龍廣電記者何曉藝來說,一切如常。


18年的記者生涯裡,何曉藝始終衝鋒在報道一線。今年疫情發生時,愛人重病初愈、孩子正在備考,但她依然選擇捨小家,為大家,出征武漢。在52天的援鄂時間裡,她多次進入隔離病房,用鏡頭記錄了黑龍江省醫護人員捨生忘死、救死扶傷的珍貴瞬間。前不久,她榮獲了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黑龍江廣播電視臺全媒體新聞中心通聯部副主任何曉藝說:『能夠有這麼一次機會,此生無憾。特別是今年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媒體記者是單獨提到被表彰行業裡,我覺得這是對我們整個媒體的肯定。』

在路上,是記者的日常,也是這個職業最美的姿態。今天一早,黑龍江日報記者董新英就忙著為出差做准備。

作為『脫貧攻堅』戰線上的記者,董新英走過黑龍江1778個貧困村,在扶貧一線記錄了很多動人故事。她的報道,為不少貧困戶帶去了希望。
黑龍江日報記者董新英說:『確實有很多人通過我們的報道來幫助發展一些產業,總覺得自己的身份不單是記錄者,其實還是參與者。』


哪裡有新聞,哪裡就有記者。8號哈爾濱氣溫驟降,東北網記者孫英鑫冒著寒風,采訪了十幾位環衛工人。融媒大環境下,他不止要記錄文字信息,還得兼顧『導演』和攝像的任務。
東北網記者孫英鑫說:『對於我們記者來說,可能更需要成為一個多面手,讓報道呈現的方式,更加立體、更加全面。』


操著一口南方口音的陳南,是哈爾濱日報社記者。在近二十年的新聞攝影記者生涯裡,他始終用鏡頭去挖掘和記錄身邊的『最美瞬間』。在媒體融合的大趨勢之下,這名新聞戰線的『老兵』,重整行囊再出發,成立新媒體工作室,先後舉辦多次攝影大賽,助推哈爾濱濕地旅游和冰雪文化發展。
哈爾濱日報社、陳南鏡界工作室記者陳南說:『記者的初心就是把老百姓的生活記錄好,把美麗的哈爾濱展示好、宣傳好,這是我的使命。』


同樣不畏挑戰的還有全省各縣市的融媒體中心記者們。在望奎融媒體中心,記者李佳航和周子玉正在進行第16場助農直播。
望奎融媒體中心新媒體中心主任李佳航說:『現在我們去采訪都有一個意識,就是這個稿子會在電視播,也會在抖音、快手、手機APP上通過不同形式播出。做記者雖然很辛苦,帶給我們的卻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