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鶴崗
搜 索
『百年煤城』鶴崗『美顏』記
2020-11-09 17:19: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李鳳雙 李建平 孫曉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1月9日訊 曾因過度開采煤炭『遍體鱗傷』的『百年煤城』黑龍江省鶴崗市,近年來在綠色發展理念指引下,制定了生態立市發展戰略,將棚戶區改造與黑臭水體治理等結合,持續推進生態修復,提昇了城市『顏值』,提振了煤城轉型的精氣神。

  修復『城市傷疤』亮出『綠色名片』

  初冬,藍天白雲下,85歲的退休教師戴長慶健步走在鶴崗市東山區新一體育公園的彩色環形跑道上。『我每天都來這兒鍛煉1小時。』

  跑道、涼亭、長廊、廣場以及多種健身設施一應俱全,兩條步行植物景觀帶貫穿整個公園。這個規劃佔地面積52萬餘平方米的公園,為周邊居民提供著『綠色福利』。

  『誰也沒想到這地方能變這樣。』戴長慶指著不遠處的廣場說,這裡曾是破平房,不遠處還有矸石山,一到大風天刮得到處是灰,雨天道路泥濘。他和老伴兒受不了就搬家了。

  鶴崗市東山區副區長鄧劍峰介紹,2018年,這裡開始實施采煤沈陷區棚戶區改造,拆遷安置居民908戶,逐步打造建設集綠化、美化、健身、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公益性公園,改善了環境。

  『看這裡變得這麼好,我就搬回來了。』四世同堂的戴長慶如今每天和老朋友到公園聊天、散步,對自己的晚年生活很滿足。

  在距離新一體育公園不遠處的鶴崗國家礦山公園內,過度采挖形成的巨大礦坑,宛如『傷疤』殘留在『老煤城』的『臉頰』,但鑽機、電鏟等采礦設備已將這裡裝扮成景區,大型浮雕牆記錄了百年礦山的滄桑歷史和獨特文化。

  近年來,鶴崗市加大采煤沈陷區和礦山修復力度,以創建『國家級森林城市』為載體,建設花園、森林廣場26個,森林小區22個,讓『老煤城』逐漸擺脫『黑色印記』,亮出『綠色名片』 。

  黑臭水溝蝶變『清水秀岸』

  如果沒有展板上『鶴崗市「清水秀岸」治理工程』的前後對比照片,記者很難相信眼前水碧天藍的欣虹湖,3年前是臭氣熏天的水溝。

  『過去這一片兒沒法住。』陪著母親在湖邊散步的市民李成芝說,以前她家守著臭水溝住,無數次想搬走,但經濟條件不允許,只能在這裡煎熬。

  北倚黑龍江、南銜松花江的鶴崗市水資源豐沛,其中石頭河、小鶴立河從東、西兩側流經鶴崗市主城區。這兩條河及其14條支流承擔著城市防洪和排水任務。

  由於從前不注重生態保護,鶴崗市『兩河十四溝』總長度56.55公裡的河道均為黑臭水體,沿岸居民的垃圾、污水和糞便直排河道,常導致堵塞。『一下大雨,我們就得到沿河老百姓家「抗洪」,等到那一看拖鞋都漂到炕上了。』鶴崗市水務局局長張光日說。

  近年來,鶴崗市將『兩河十四溝』治理與棚戶區改造、黑臭水體整治結合,引入社會資本,拆除沿河房屋4146戶,完成底泥清淤疏浚33.14萬立方米,沿河綠化96公頃等。

  驅散『煤煙霾』重現『鶴崗藍』

  『吸口氣全是煤煙味,不戴口罩沒法出門,連白襯衫都不敢穿。』64歲的鶴崗市民吳景全回想起前幾年供暖季,印象深刻。

  眼下,又是一年供暖季,與昔日煤塵遮天蔽日、煙霾終日不散情形相比,如今鶴崗市天空湛藍、空氣清新。『現在晴天基本都看得見藍天,心情可舒暢了。』吳景全說。

  鶴崗市空氣質量改善得益於當地2018年提出的『鶴崗藍』三年行動計劃。這項計劃以打贏『藍天保衛戰』為核心,采取拆除散燒燃煤鍋爐、治理秸稈焚燒等措施,改善空氣質量。

  鶴崗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楊光輝說,3年來,全市清理整頓『散亂污』企業20家、拆除原煤散燒鍋爐371臺,推廣秸稈發電、還田等,使秸稈綜合利用率由2017年的49.7%提昇到去年的91.2%。

  栽植樹木上百萬株,增加綠地140餘萬平方米……為淨化空氣、美化城市,鶴崗市3年來多方籌措資金,對城區進行綠化。目前,全市森林覆蓋率50.61%,晉昇為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和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去年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達358天。

責任編輯:姜繼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