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3日訊(魏振宏 記者 劉嘉)12日,記者從黑龍江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十三五』以來,黑龍江省著力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努力構建現代林草產業體系,加快推進林草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建設美麗龍江和生態強省。衛星遙感數據顯示:從2000年到2019年,黑龍江省植被生態質量持續轉好,2019年全省整體植被生態質量較近20年平均值提高13.9%,較2000年提高27%,為近20年來最優。
『十三五』期間,我省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全面停止,重點國有林區林地面積、森林蓄積量等指標實現較大增長,有林地面積增加39.34萬公頃,蓄積量增加2.45億立方米。全省424個國有林場定位完全明確,生態功能顯著提昇,森林面積增加了3.32萬公頃,森林蓄積量增加3349.57萬立方米;共計核定國有林場事業編制1.7萬人;因停伐產生的富餘職工通過公益林管護、森林經營、自主創業等路徑安置,安置率達100%;社會保障性政策,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的參保率均達到100%;林場基礎設施得到逐步改善,職工工資水平均較改革前平均增長2.2萬元。
『十三五』期間,國務院批復黑龍江省地方林業年采伐限額533萬立方米。截至2019年底,累計發放采伐證蓄積量733.17萬立方米,佔4年采伐限額總量的34.3%,累計結餘采伐限額1399萬立方米。『十三五』以來,我省共完成三北工程造林25.29萬公頃,累計三北防護林造林保存面積達308.84萬公頃,累計治理水土流失地面積145.95萬公頃,有效庇護了全省大部分農田。累計完成營造林建設任務38.73萬公頃,為國家下達計劃任務的108.8%,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任務目標。目前,全省森林蓄積達到21.28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47.3%。
我省晉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3處,新建省級自然保護區2處,實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7個。同時,爭取中央補助資金43689萬元、省級財政資金3380萬元,用於各類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修復、退耕還濕、野生動植物專項調查監測等。
2019年,全省林草總產值實現1950億元,較2015年增長8.3%。據統計,2019年全省黑木耳、香菇等各類食用菌產量420萬噸,產值近300億元。重點發展黑木耳、香菇、花菇、雙孢菇、靈芝、松茸等20多個品種。目前全省林草業道地植物中藥材種植基地面積達到8.67餘萬公頃(地方林草5.33萬公頃左右),佔全省道地植物中藥材種植總面積的50%左右,已成為全省道地植物中藥材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重點國有林區通過天然林保護工程的持續實施,既對全省森林生態系統的保護與修復起到決定性作用,又切實保障了林區職工基本民生,促進了林區經濟社會發展。通過工程實施一次性分流安置職工29.8萬人,其中國有職工17.3萬人,混崗職工12.5萬人;通過森林撫育、森林管護、植樹造林等崗位安置天然林全面停伐後產生的富餘職工8.25萬人;其他人員從事靈活就業增收。建立健全了重點國有林區社會保障機制,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工傷、失業和生育保險參保率、繳費率都達到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