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提昇科技創新能力塑造龍江振興發展新優勢
省政府副省長徐建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橕』,並將其擺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位進行專章部署,這是我們黨編制五年規劃建議歷史上的第一次。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強調全面把握新發展階段,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把加強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塑造發展新優勢的關鍵。龍江振興發展離不開創新這個第一動力,必須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和危機感,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把全會精神和龍江實際緊密結合,實現發展動力提檔昇級,為科技強國建設貢獻龍江力量。
一是整合優化科技力量,資源配置布局上要實現新突破。基礎研究方面,要制定鼓勵原創性科學研究的政策,主動對接國家中長期和『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爭取更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落戶龍江。產業技術研究方面,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推動石油化工、農業和農產品精深加工等傳統產業改造昇級,加快發展壯大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引領老工業基地轉型昇級。科創基地建設方面,圍繞『五大安全』統籌建設科技創新平臺,積極爭取國家在我省布局建設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區域創新發展方面,加快哈大齊國家自創區創建進程,加快佳木斯、牡丹江、七臺河等省級高新區『以昇促建』。
二是采取超常規措施,科技研發投入要實現新突破。政府投入上,各級政府每年科技支出增長要明顯高於一般預算支出增幅,主要支持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科技平臺建設。社會投入上,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參與國家重大研發計劃和重大科技工程實施。企業培育上,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資金,對各成長階段科技型企業予以精准扶持。考核評價上,完善對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技術創新工作考核評價機制。
三是前端終端同步發力,成果轉移轉化要實現新突破。提昇供給質量,圍繞玉米加工、石墨、新型智能裝備制造等重點產業鏈,組織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四是依靠改革激發活力,體制機制創新要實現新突破。大力發展新型研發機構。改革科技評價機制,建立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纔評價體系。建立國際科技合作機制,進一步發揮我省對俄科技合作的優勢,深化與歐盟國家和東北亞國家的合作。力爭若乾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落戶龍江。加快科研院所改革,推進員額制管理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