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7日訊 納稅信用作為衡量企業信用的『試金石』,分量越來越重。近年來,全市稅務部門定期按照信用信息目錄,向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推送A級納稅人名單、稅收違法『黑名單』等稅務領域信用信息,將納稅信用信息『推出去』『連起來』,讓守信企業在稅收服務、融資授信、項目管理、進出口等領域享受更多優惠和便利,促進納稅人誠信自律、提高稅法遵從度,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信用有價值,守信有力量。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不少企業更是將納稅信用轉化成穩產能、渡難關的『真金白銀』。稅務部門積極加強與銀保監部門、金融機構的合作,幫助企業將納稅信用轉化為融資信用,努力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據統計,通過納稅信用評價授信,2020年,全市稅銀互動共為40家市場主體發放貸款6126萬元。
除此之外,納稅信用評級越靠前,企業享受便利就越多。A級納稅人在辦理發票領用、出口退稅、即征即退、注銷等涉稅事宜時,可以享受更為便捷高效的辦稅流程。連續3年被評為A級的納稅人,稅務機關還將提供綠色通道或安排專門人員幫助辦理涉稅事項。換句話說,誠信納稅不僅可以為企業帶來融資條件,還能在辦稅過程中幫助企業節省不少成本。『我們平時發票需求量較大,用完了就得重新申領,有的時候一個月要跑好幾趟稅務局,被評為A級納稅人後,可以一次性領取3個月的增值稅發票用量,省去了很多麻煩。』雙鴨山市新時代水泥有限責任公司財務負責人王晶女士說。
從2020年評價結果看,全市納稅信用A級和B級納稅人達到4025戶,數量和比例一直在逐年提昇,說明廣大納稅人依法誠信納稅的意識、意願、能力都在增強,也說明納稅信用管理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方面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那麼一旦被認定為失信者,是不是就意味著終身要頂著『失信』的帽子?實際上,納稅信用修復機制正在探索中運行,逐步推進由靜態評價向動態管理過渡。市稅務局提醒有關企業納稅人,今年的納稅信用評價結果發布後,企業能夠主動糾正2019年發生的逾期申報繳稅、非正常戶等19種失信行為,仍可在2020年底前向主管稅務機關提出修復申請,改善自身納稅信用狀況。作為失信主體的自我糾錯機制,納稅信用修復不給失信者『斷後路』,並促使他們主動『尋出路』,增強依法誠信納稅的動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