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8日訊 在王進喜逝世50年後,大慶油田不僅『把井打到國外去』,海外『朋友圈』擴展到伊拉克、沙特、蘇丹、蒙古國等54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油田開發、工程技術、工程建設、石油裝備、生產保障等五大業務,還在『東道國』積極履行增加就業機會、提昇石油人纔技能等社會責任,積極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大慶鑽井隊在蘇丹的施工現場(受訪者供圖)。
堅持實施『走出去』戰略
今年7月2日,正值海外一些地區疫情洶湧之時,大慶油田裝備制造集團力神泵業有限公司伊拉克哈法亞項目部卻是一片忙碌景象。項目部正仔細研究新中標的合同,這份數千萬美元的合同使力神泵業有限公司一躍成為伊拉克哈法亞油田最大電泵機組服務供應商。
『從「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從「單兵作戰」到「集團作戰」,20多年來,大慶油田國際業務實現了從單項工程技術服務到油田綜合一體化服務的跨越式發展。』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市場開發部副主任周傑說。
近年來,大慶油田堅持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實現海外市場跨越發展。2019年,大慶油田海外權益產量達到910萬噸,同比增長47.5%。
大慶油田正在走向世界舞臺。
——2005年獲得蒙古國三個區塊的74.3%權益,首次進入國際油田勘探開發市場;
——2008年,大慶油田在中東地區業務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2016年,獲得中東項目22.5%權益,海外權益產量保持增長,助力大慶油田油氣當量穩定在4000萬噸以上。
目前,大慶油田海外業務已進入中東、中亞、亞太、非洲和美洲等五大區域。『在近幾年油氣行業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大慶油田實現經營業績逆勢增長,連續兩年國際市場收入突破百億元規模。』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市場開發部國際市場開發科科長董志林說。
用技術和服務贏得市場
對於海外創業的艱辛,大慶油田井下作業分公司伊拉克魯邁拉修井項目部副經理王磊深有體會。
『2011年這個項目部成立,初到海外,我們還是信心滿滿,但由於對海外市場比較陌生,經驗缺乏,遇到不少困難。』王磊說。
項目部『初出茅廬』,有工作隊因不符合國際標准被甲方叫停。項目部成員就找來一堆資料研究學習,慢慢掌握了國際通行的管理辦法,逐步走上正軌。
如今,這一項目部已連續兩年在甲方年度設備評比中取得綜合排名第一的優異成績,並從適應國際標准和合同要求出發,逐步建立了全套英文版的安全管理體系,覆蓋全部生產活動范圍。

大慶油田裝備制造集團力神泵業有限公司內的潛油電機定子(侯鳴攝)。
在海外打拼,大慶石油人一直堅持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不斷精進技術水平。與許多開采多年的油田一樣,近年蒙古國塔木察格油田儲量動用難度越來越大。中國石油大慶塔木察格有限責任公司通過深化油藏地質認識,優化開發方案部署,大膽創新找油思路。
2019年,中國石油大慶塔木察格有限責任公司的技術人員通過探索應用『水平井+大規模體積壓裂』方式,使一口水平井經過體積壓裂後獲得了日產油106噸的高產效果,目前該井已累計產油超過1.5萬噸。
國際市場上,拼的不僅是先進技術,還有優質服務。
在大慶油田裝備制造集團力神泵業有限公司,一個個潛油電泵產品被擺放在測試區,待測試完成後就可以投入生產。公司負責人介紹,企業的潛油電泵等產品目前覆蓋蘇丹、乍得、伊拉克、印度尼西亞等17個海外市場,公司海外收入連續十年佔公司總收入的70%左右。
與『東道國』互利共贏
走出去的大慶油田,在不斷成長的同時也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為當地發展貢獻力量。
『在海外,一個個項目對當地帶來的最直觀影響便是促進就業。』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市場開發部考評管理科科長李慶順說,按照國際慣例,大慶油田海外項目僱用的當地僱員一直多於中方人員,2019年高峰期,大慶油田外籍僱員達到4765人。
不僅推動就業,大慶油田還為『東道國』培養了一大批石油工業專業人纔。董志林介紹,大慶油田出資,幫助蒙古國一職業技術學校開設了石油專業。該校選派10名教師送往大慶進行石油專業培訓,培訓結束合格後回到學校開設專業班,截至今年11月,已培養石油專業畢業生240人。
緊抓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有利時機,隸屬於大慶油田的中國石油集團電能有限公司不斷開拓電力工程技術服務市場,拓展國際燃氣燃煤發電機組建設、檢修和運維服務市場,先後為『一帶一路』沿線8個國家超過1000萬民眾提供電力服務,增進當地民眾福祉。
『近年來我們雖然取得了較大成績,整體技術實力在國際市場上處於中上水平,但是與國際一流公司相比,還有差距。』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中東分公司經理李新民說。面對未來,大慶油田正在努力創建一個世界一流、綠色可持續的綜合性國際能源強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