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在發展現代農業的過程中,『地誰來種』是必須回答的問題。今年,黑龍江省依托龍頭企業,探索新型農業產業聯合體的生產模式取得成功,大豆、玉米畝產創當地多年未有的好水平。

在訥河市二克淺鎮慶祥村,農民陸明海今年把土地交給當地農業龍頭企業訥謨爾公司代耕,玉米每畝增產近200斤,大豆每畝增產100斤左右,不僅裝滿了『糧囤子』,還鼓起了『錢袋子』。
別看現在包括陸明海在內的不少農民因為『訥謨爾』挺起了『腰杆子』,年初的時候談起合作,大家還直搖『腦瓜子』。
農民劉振文說,從來沒參與過這種合作方式,擔心到秋天的時候,能不能像皮包公司似的差事。
把地交給別人經管,總感覺不托底,大家藏了個心眼,拿出了部分土地交給『訥謨爾』公司代種。
剛開始種地,不少農民就因為自己做出的決定,後悔得直跺腳。
農民馬清林說,大車播地一播六米多寬,都沒見過那麼大車播地,也不用人跟著,籽、肥加上就完事,播的株數都一樣遠,肯定能高產。
不僅是農機,農業技術也讓村裡人看了個新鮮。訥謨爾公司高薪聘請了5位農技專家,統一栽培模式,運用航化作業、水肥一體化膜下滴灌等現代化種植技術,建立智慧農業平臺。不用往地裡鑽,拿部手機就能輕松了解農情。
黑龍江訥謨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曲李丹彤介紹說,輸入土地信息,平臺就會給我們控制計劃,比如幾月幾日是除蟲階段,它的遙感系統能夠適時的提供意見,保證土地有一定量的收成。
訥河市二克淺鎮慶祥村黨總支書記莊連利說,今年雖然受到臺風影響,但糧食沒減產反而還豐收,這跟大型機械化規模經營有直接的關系。
黑龍江訥謨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潘艷輝說,向土地管理要效益,向科學技術要效益,靠規模種植要效益,賣糧不愁,兩個省級龍頭企業是糧食的出口,糧食價格都是高於市場價格,讓農民享受各個環節當中的紅利。
今年訥謨爾公司通過『龍頭企業+農業公司+合作社+村集體+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戶』的新型農業產業聯合體的合作模式,共整合75萬畝土地,55萬畝大豆平均畝產420斤,玉米平均畝產1280斤,獲得了多年少見的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