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3日訊 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是一項惠民工程,在這個過程中各個街道、社區高度重視,從完善老樓設施、改善居住環境、提昇生活品質等方面入手,切實做好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增強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所居之地成為溫暖的港灣——
隨著時代變遷,一座城沈淀的是歷史和滄桑,一些住宅小區也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新到舊,變為了老舊小區,而關乎百姓的痛點、堵點、難點也顯露無疑。如何廣泛聽取民意,聚集民眾的智慧,把老舊小區改造這一惠民的實事辦好,是街道、社區工作人員近一年來工作的重點。

下水道不再『添堵』
近年來,不少老舊小區因為廚房、衛生間管道頻頻堵塞,困擾著很多住戶。11月14日,記者來到濱湖社區陽光名宅城建3號樓,看到8單元門前的下水管道與污水井正在更換中。現場施工人員告訴記者,該棟樓1—7單元已經更換完300直徑的排污管線,用上20年沒有問題。污水排放量也會很通暢,不會出現堵塞情況。
『等到全部改完後就可以放心使用上下水了,政府真是給我們老百姓辦了好事實事!』居民王女士說,該樓樓齡至少有40年,冬天下水堵塞最嚴重,導致小區路面、樓道因為返污結成厚厚的冰層,路面更是污物堆積,老人出行難。最主要的是用不了下水,一樓住戶常常找樓上居民收錢疏通下水,此次改造後,這些問題都得到了解決。上下水改造後,高樓層的水壓也能正常了。

社區居民合作拆車棚
昔日的科技小區和電業小區違建成『災』,堆放物品雜亂無章,居民有苦難言。多年來,大家都希望小區改頭換面,改善居住環境。
老舊小區改造前期的拆違工作如果做不好,就會影響後期改造的進度。江安街道一廠社區工作人員通過實地考察,統計出電業小區共有違建145處。科技小區共有違建146處,在工作中,一處1700平方米的車棚拆除難度最大。
面對這兩個違建面積大、數量多的『難拆』小區,一廠社區工作人員在拆違前,做了大量的准備工作和入戶宣傳工作。『這麼多年存在的違建一直都在使用,所以在拆除的過程中,很多百姓不理解,提出一些要求。面對這種情況,工作人員數十次到居民家中勸說。沒有節假日,加班是家常便飯,無論多晚多黑我們都要入戶,只為拆違工作能順利進行!』一廠社區書記劉保連說,其中科技小區有一處1700平方米的車棚,改變了用途租給一個廢品站。廢品站堆放大量廢舊物品,影響居民正常生活。經過調查,車棚產權不明晰,被認定為『違建』,予以拆除。從今年3月份開始,他們就做車棚主人的思想工作,起初其不理解也不配合,因為涉及到個人的利益,工作人員上門勸說,連門都不給開。後來,通過樓長、鄰居一起做他的工作,直到4月末近兩個月的時間,車棚主人纔同意拆除。

出行的路平坦不黑暗
平整的水泥路、嶄新的標線、寬敞的停車位、正在安裝中的路燈……11月14日,記者來到湖濱街道二廠社區龍興嘉園小區東門前,眼前為之一亮。從前正對著小區大門的是雜草叢生的花壇和破敗的小廣場,兩側不寬的路面,由於汽車碾軋路面凹凸不平。如今大門前的花壇和小廣場被拆除,兩側施劃了停車位,大門前的路面變得平整、乾靜、寬敞。
『東門是我們進出小區的必經之路,以前這兒連路燈都沒有,路面還不平,有一次晚上接孩子放學回來把腳踝崴了。年初的時候社區工作人員來征求關於老舊小區改造的意見,我跟他們提了這條路和小區路燈的問題,沒想到這麼快就解決了,他們辦事的效率太快了!』小區居民張女士高興地說。
如今二廠社區龍興嘉園小區大變樣,攤鋪水泥路,鋪線安裝路燈,統一規劃停車位……正在緊張施工的工長告訴記者,這次對龍興嘉園小區進行了幾方面的改造,包括道路、污水、給水、路燈等。目前,改造已經基本完工,目前小區內的路燈一大半已經亮了,由於受天氣的影響,小區道路建設剩餘的部分明年7月份將全部完成。
居民休閑健身好去處
77歲的周阿姨在南樹園社區東太平小區已經居住了近40年,她平時喜歡和老朋友們一起練練太極拳,可小區內卻沒有這樣的場地。
『小區地面不平整,一些設施都很老舊,尤其下雨後泥沙堆積,地面經常積水。』周阿姨說,小區裡居住的多是老年人,大家經常聚在一起活動,可是小區裡的路面沒有硬化,更沒有鍛煉的公共空間,早上練太極拳都要去別的小區。有時想在自家樓下就可以休閑健身,現在真的實現了。
11月17日,記者在現場看到,經過此次綜合改造後,小區不僅鋪上了嶄新的地磚,還增添了休閑娛樂健身器材、座椅等,值得一提的是小區車棚拆除後,還打造了300平方米的休閑娛樂小廣場,晚飯後,這裡成了居民健身、散步最愛去的地方。據南樹園社區黨委書記馮麗芬介紹,轄區老舊小區改造共5棟樓,東太平、西太平小區涉及600多戶居民,『穿衣戴帽』、下水改造、小區路面硬化、綠化都已經完成,小區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小區改造後,社區工作人員又對居民進行了走訪,解決居民訴求,將改造後遇到的情況積極進行匯總上報,做好居民的協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