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只野雞舒展美麗的翅膀。
東北網11月25日訊 東北有句老話:『棒打?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裡』。
這情形,老會戰們可是記憶猶新,上世紀60年代來大慶參加會戰的王老說:『走走道兒,在眼皮底下就飛過去了,有時好幾個一起飛,野雞還偷偷鑽進我們家的雞窩,混口食兒。』
半個世紀過去了,王老說這話時,好像事情就發生在昨天。
如今,大慶還是野生動物的樂園,但曾幾何時,野雞、野兔越來越少了。
記者了解到,野雞開始日漸興旺,是全國禁槍之後,1996年10月1日,我國正式實施了《槍支管理法》也就是禁槍令,其中規定,公民不得非法持有槍支彈藥,否則將追究刑事責任。
從此,用槍打獵的人沒有了,再加上野雞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市民的保護意識逐漸增強,久違的野雞,慢慢開始回歸。

我市知名愛鳥人董義與一只野雞共同出現在記者的鏡頭下。

記者鏡頭下,一只野雞自由自在地散步。
野雞學名叫雉雞,別名叫環頸雉、山雞、項圈等。
雄鳥格外美麗,前額和嘴部黑且有藍綠色光澤,頭頂棕褐色,眉紋白,其間點綴一小塊藍黑色短羽,頸部有一黑色橫帶,一直延伸到頸側與喉部的黑色相連,具有綠色金屬光澤,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野雞因為偏愛苞米和豆類,所以人們經常可在苞米地、豆地裡看見,它們一般早晚出來覓食。
如今,野雞於大慶,一年四季不離不棄。即使在寒冷的冬季,吃住都很艱難的情況下,也不曾離開。

近鏡頭下的野雞。

陽光下,清新的空氣中,一只野雞引頸高歌。

兩只野雞展翅飛翔在藍天下。
記者在拍攝大慶野生動物的過程中,野雞自然而然成了免費的模特,出鏡率極高。它的美麗、它的窈窕,都讓市民百看不厭。
大慶好生態,引來『彩鳳凰』,野雞已成了美麗大慶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