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創新治理水生態 一江碧水經濟效益漸顯
2020-11-30 07:25:29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吳玉璽 孫銘陽 李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從全國首批17個示范河湖建設之一到全國河湖管理及河湖長制工作的樣板,松花江佳木斯段——

創新治理水生態一江碧水經濟效益漸顯

黑龍江省松花江佳木斯段全國示范河湖沿江景色。

黑龍江省松花江佳木斯段全國示范河湖沿江景色。

黑龍江省松花江佳木斯段全國示范河湖沿江景色。

  黑龍江日報11月30日訊 一場大雪,片片雪花傾灑在松花江上,江排隨著江水緩緩而下。一派銀裝素裹,讓松花江佳木斯段『分外妖嬈』。

  松花江佳木斯段2019年被水利部列為全國首批17個示范河湖建設之一,示范河段全長為87.5公裡,是全國17個示范河湖最長的一條。日前,松花江佳木斯段示范河湖建設以高分通過國家驗收,成為全國河湖管理及河湖長制工作的樣板。

  河湖長+河湖警長+河湖監督長 『亮劍護河』治理亂象

  大雪過後,在佳木斯市沿江公園的一處岸堤,不少居民紛紛前來欣賞雪景。而在此之前,這裡曾是人聲鼎沸、垃圾遍地的夜市,佔地面積達到1萬餘平方米,300多個燒烤攤、雜貨攤讓岸堤滿目瘡痍。

  自河湖長制全面實施以來,佳木斯市開展了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松花江段大型夜市及其他河湖違建進行拆除清理。經過治理,曾經的水泥路和燒烤攤,變成了如今的生態美景。

  『佳木斯市高度重視河湖突出問題集中整治工作,繪制了18條省市級河湖「作戰指揮圖」,掛圖作戰、按表督戰,清理整治一處,銷號一處。對完成河湖「清四亂」銷號的河段、湖庫,鞏固完善環境整治成果,結合山水林田湖草進行生態修復。』佳木斯市水務局副局長冷繼國說。

  在河湖問題整治過程中,佳木斯市建立配套制度體系,解決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問題。通過河湖長制度全面昇級,逐步構建了『河湖長+河湖警長+河湖監督長』的『三長』工作機制,設置檢察機關派駐聯絡室,實行河湖長制成員單位聯絡員制,開展『亮劍護河』執法行動,解決『聯而不動、單打獨斗』等問題。

  2018年8月,松花江河道內從事非法采砂活動案件在佳木斯市東風區人民法院進行判決,判處被告人有期徒刑三年,並處罰金20萬元,賠償生態修復費用400餘萬元。

  這起案件是在『三長』責任體系全面建立以來,佳木斯市的首例涉河湖公益訴訟案例。『三長』聯合工作的開展,通過以案說法、涉河湖案件公開聽證、審理等活動,有效遏制了河道管理范圍內『四亂』等問題的發生,構建起良性河湖生態系統的治理格局。

  動態監控全覆蓋管理平臺數字化 實現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

  在佳木斯市河湖監控屏幕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松花江佳木斯示范段的動態信息和現場畫面。『在河湖管理手段上,我們運用信息化等高科技手段,建立動態監控監測體系,搭建河湖智慧管理平臺,積極探索創建智慧河湖管理的新模式。』冷繼國說。

  示范河湖建設以來,佳木斯水務局與黑龍江測繪地理信息局合作,共同搭建佳木斯智慧河湖管理平臺及智能化監測監控系統,為松花江佳木斯示范段安裝上『天眼』,在排污口、取水口、退水口、水功能區斷面等設立16個監測點、17個監控點,實現了監控全覆蓋。

  冷繼國介紹,依托於黑龍江測繪地理信息局的數據保障和技術支橕作用,佳木斯市運用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統性思維,實現了國土空間管控一張圖,覆蓋山水林田湖草要素信息,系統掌握了松花江佳木斯段的相關數據。

  同時,佳木斯市建立了全新的數字化河道立體監督體系。與以往人力巡河不同,佳木斯市河湖長辦運用遙感手段定期開展面上巡河。基於水文水質監測、視頻監控等開展動態點上巡河,從點到面精准識別、及時掌握河道現狀。

  『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佳木斯市河湖長制工作通過智慧管理平臺,實現了面向責任人的河道問題預警、立案、派遣、反饋和結案的全過程動態管理。

  創建水生態品牌打造獨特水文化 帶動農業旅游共發展

  水利興則農業興。佳木斯市建設了『百裡綠色稻米長廊』,發展綠色農業和水產養殖業,打造星火、樺川大米等綠色稻米品牌,為農民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兩山半水七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樺川縣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歷史條件。『這裡有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樺川縣水務局副局長高文雷說,他們以星火鄉為示范起點,全面推廣水稻綠色種植技術,將星火鄉作為樺川縣『百裡綠色稻米長廊』的起始點,打造『星火大米』省著名商標品牌為引領,提昇佳木斯大米、星火大米等綠色稻米品牌和知名度,實現示范河湖沿江兩岸稻田增值和農民增收。

  推動農業發展的同時,樺川縣對沿江景觀帶進行提檔昇級,圍繞多民族文化、紅色革命、現代農業、生態自然等十大主題,打造屬於佳木斯獨有的水文化。『通過打造沿江景觀帶,為人們提供親水的休閑景區,提高人們生活幸福感的同時,我們也著力於展示松花江佳木斯段的文化與歷史魅力。』高文雷說。

  自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以來,東風區建國鎮致力於恢復和改善松花江自然生態環境,大力推進河流水域岸線治理工作。經過幾年的保護,松花江建國鎮段已經成為候鳥北歸的重要『驛站』。

  每年三月到四月大雁、秋莎鴨、黑龍鷗、鸕?、鴛鴦等九十餘種類80餘萬只候鳥,從我國南方經過長途旅行,停留松花江建國鎮段進行大約15天的補養,上一年秋收散落在田間的水稻、玉米和大豆等谷物為候鳥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補養充足後,候鳥們繼續飛行至西伯利亞進行產蛋繁殖,形成了蔚為壯觀的『一江春水未消融,萬雁齊飛衡長空』至美畫卷。

  江雪一色,岸淨人樂,通過水文化、農業旅游,促進第三產業發展,佳木斯市逐漸打造出了自己的特色水生態品牌。經過蝶變,佳木斯市興水利、除水害,改善了松花江的生態環境和水域生態功能,實現了『城因水而興、水依城而活』的美好願景,也為全國河湖管護提供了參考借鑒。

責任編輯: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