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搭配黑土『營養餐』!黑龍江全力保護『耕地中的大熊貓』
2021-01-08 07:17:22 來源:龍視新聞聯播公眾號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捏把黑土冒油花,插雙筷子也發芽』,黑土地是世界公認的最適宜耕作的土壤,為了解決土地肥力透支的問題,把黑土地用好養好,黑龍江為黑土搭配營養餐,全力保護好『耕地中的大熊貓』。

  前不久,專注土壤研究的韓曉增從海倫市的黑土生態實驗站又帶回了一份土樣。由於方法得當,那裡的黑土有機質含量明顯增加。韓曉增說,黑土地最關鍵的是黑土層,黑土層是大熊貓的腦黃金,而黑土層要保護的就是這種土壤腐蝕化物質。

  從吉林農業大學土壤相關學科畢業後,韓曉增就被分派到了研究院,一頭紮進了黑土地,醉心於土壤研究,在他心裡就有一個目標,保護好這片『大熊貓的腦黃金』。當時韓曉增了解到,黑土開墾前三十年,耕層有機質含量每年下降速度達到1.1%。

  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二級研究員 韓曉增:

  當時的黑土屬於亞健康水平,我們如果在農業生產中輸入秸稈輸入有機肥,通過輪作的措施,就可以用營養療法使它恢復健康。

  黑龍江省擁有黑土耕地面積2.39億畝,佔東北黑土區耕地面積的50.6%。其中以黑土、黑鈣土、草甸土、暗棕壤、白漿土為主的典型黑土耕地面積1.56億畝,佔東北典型黑土區耕地面積的56.1%。韓曉增說,黑龍江地域廣闊,土壤的基礎不同,『加餐』的內容需要量身定制。

  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二級研究員 韓曉增:

  首先就在松嫩平原東部典型黑土帶上,實行了黑土地保育政策,這個政策主要是以黑土地秸稈翻埋還田為主。黑龍江西部風沙乾旱鹽鹼,像大慶、齊齊哈爾一帶的地方,我們施行『四免一松』保護性耕作模式,另外一個在環小興安嶺大興安嶺東坡,主要采用坡耕地控蝕增肥技術模式。

  黑土地吃上了『營養餐』,肥力陸續恢復。目前全省黑土地耕層有機質含量每年下降速度在0.1-0.3%,下降速度減小了50%。

  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二級研究員 韓曉增:

  下一步有兩個計劃,一是繼續深入研究黑土地保護機理機制,以及在生產上的技術應用。二是把我近40年來對黑土地研究出來的技術進行進一步的推廣應用,把這些技術送到田間地頭,送到農民家裡,讓他們聞一聞泥土芳香的味道。

責任編輯: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