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龍江這一年 | 黑龍江:用豐收的糧食交上滿分答卷
2021-01-10 21:17:00 來源:龍視新聞聯播公眾號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歷史罕見的重大疫情、半個月內三場臺風, 1961年來同期最大降雨量,艱難險阻阻擋不住龍江豐收的腳步,2020年12月國家統計局發布消息顯示:黑龍江糧食產量刷新歷史,達7541萬噸,連續十年居全國第一。這些豐收的糧食,每一粒都凝結著廣大農民的辛勤汗水,每一粒都體現著黑龍江省委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決心。

  及時的農資

  巴彥縣興隆鎮慶隆村共1276戶,耕種面積3萬多畝,玉米耕種面積佔80%,截止到目前玉米已經被銷售一空,全村增收達到900多萬元。水沛魚豐,但是開源不易,就在2020年三月份,農民於廣學緊鎖雙眉,戴著口罩,為農資何時能及時送到而懮心。

  備春耕時,正是疫情最緊張時,於廣學半點笑容也擠不出來。包括他的農資在內,近79節車皮的5000噸化肥,在綏化車務段興隆鎮火車站裡放了半個多月,就是運不出來。

  農資有保障,豐收纔有盼頭。如何答好疫情下的別樣『春耕題』?黑龍江亮出『高招』。第一時間出臺關於應對疫情支持農業穩產保供意見的同時,迅速成立備耕工作組,保障農資『不斷鏈』。在巴彥縣興隆鎮,工作組和當地政府密切配合,派專車接來37名裝卸工人,為農資運輸車開具特別通行證,點對點將農資運到了於廣學的家門口。有了農資保障,於廣學2020年種的60多畝玉米,豐產又增收,比上一年多收入1萬塊錢,老於一高興給家裡添了個大件——平板電視。

  另一高招則是開啟網絡備耕新模式,農技人員成『主播』,農資經銷商變身『快遞小哥』,農資貸款網上辦,到2020年3月底,全省所有農資下擺到戶,比往年提前了一周,所有農作物全都播在豐產期。

  智慧的管理

  在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七星農場大數據中心,技術人員正在對無人作業數據進行統計和整理,為無人化項目的開展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橕,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注入更多智慧元素和科技動能。

  七星農場種植戶劉建國種地多年,2020年最閑。從春天的攪漿整地、插秧,夏季大田管理,到秋冬的倉儲,憑借著無人化技術、智能機器人、大數據智慧決策等新型手段,劉建國輕輕松松就實現了豐產增收。

  讓農民告別『犁耙鋤』,挑上『金扁擔』。北大荒並不是個例。受疫情影響,僱工難,現代化農機大顯身手,成為黑土地上的『主角』,2020年全省100馬力以上的大型農機達到5.4萬臺,比2019年增加1.2萬臺,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7%,農作物耕種收都透著濃濃的智慧味。硬件要硬,軟件要強。完善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在蘭西縣,農民將土地交給『田保姆』托管,不費時不費力就喜獲豐收。

  2020年,黑龍江省托管服務面積達到8000萬畝次,土地規模經營面積擴大到1.3億畝。土地連片經營,讓農機農藝實現了完美融合,秋收過後,多地傳來豐收捷報,農墾和平牧場試驗田大豆畝產336.2公斤,刷新東北地區大豆單產紀錄;農墾友誼農場4000多畝大豆畝產256.8公斤,創4000畝連片高產攻關最好紀錄。

  不倒的莊稼

  2020年,慶安縣洪光現代農機合作社的糧食產量和效益都比上一年增加了一倍多,成績得來實屬不易。9月份,半個月時間裡黑龍江遭遇臺風『三連擊』,降雨量達到179.6毫米,是繼1961年以來同期最大雨量,齊齊哈爾、雞西部分地區風力超過12級。雖然部分農作物出現了倒伏,但依托現代農業技術,於洪光家的玉米只有不到10%的地塊出現了倒伏。9年前,五常農民張軍家的水稻被臺風布拉萬全吹趴窩了,產量剩下不到三成。隨著五常市現代農業產業園被納入第一批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名單中,張軍的地被劃歸在產業園裡,不只土地吃上『營養餐』,農作物也時時被『體檢』,抵抗力極大增強。2020年他家的水稻,就扛住了臺風。

  特殊之年沈甸甸的豐收格外令人欣慰和振奮。2020年黑龍江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產量7541萬噸,佔全國糧食總量的九分之一,比2019年增加近40萬噸。

責任編輯: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