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0日訊(記者 孫英鑫) 20日,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黑龍江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系列新聞發布會第61場。會上,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二級巡視員劉彥誠表示,目前,黑龍江省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機構361家,我省單日檢測能力已達到56.4萬人份,1月18日當日實際檢測104.5萬人份。

劉彥誠說,我省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開展工作。一是組建質量控制專家組。2020年4月,依托各地市臨床基因擴增(PCR)實驗室質量管理專家團隊,成立了全省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質量控制專家組。每個地市確定指導專家,指導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室內質控,參加全國室間質評。二是開展實驗室室內質控。各實驗室在檢測過程中,均能夠按照要求隨機放入質控品,根據室內質控的情況,判斷檢測結果的准確性。三是參加實驗室室間質評。其實質就是引入外部考核機制,通過對實驗室發放盲樣質控品、實驗室檢測以後回報結果的方式,來監測檢測結果的准確性。2020年,組織具備資質的醫療衛生機構分批參加了國家級、省級組織開展的實驗室室間質評。結果顯示,各實驗室檢測結果均能保證准確。2021年室間質評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將按照每月1次的頻率開展。
在牡丹江、綏芬河疫情期間,以及目前綏化等重點地的大規模檢測過程中,省衛健委均選派了省級專家奔赴前線,深入承擔檢測任務的實驗室,通過指導檢驗操作、監督質量控制、面對面答疑解惑等方式,幫助實驗室第一時間解決遇到的問題,進一步提高大規模檢測的實戰能力,確保檢測過程規范、結果准確可靠。
為進一步提高全省核酸檢測技術人員水平,確保核酸檢測工作質量,省衛生健康委在去年已開展多輪次全覆蓋培訓的基礎上,於1月18日舉辦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檢測和流行病學調查培訓班。本次培訓采取線上平臺培訓的形式,覆蓋到省、市、縣(市、區)三級的疾控機構、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和第三方檢測機構。據線上平臺後臺統計,參加培訓人數達到25296人。通過培訓,各地在合理設置核酸采樣點位、規范采樣流程,確保工作人員與檢測對象全過程無接觸,綜合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高檢測質量和效率,確保采樣科學、送檢及時、迅速出具結果等方面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